11月13日,由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雜志社聯合主辦的“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學術交流中心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行了深入研討。
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愛國、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黨組書記喻立平、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吳紅婭、《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雜志社社長謝成宇,來自全國4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20余名專家學者,10余家媒體代表,我校黨委書記邊境、副校長楊勝才及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另有400余人線上參加會議。楊勝才主持會議。

研討會現場。 羅梵 攝
邊境致歡迎辭。他指出,面對新的形勢任務及階段性特征,新時代處理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任務更重、要求更高。他介紹了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的建設情況,希望與會專家學者為推動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為高校黨史黨建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出好的建議。
劉愛國在講話中強調,要做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研究和宣傳,為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貢獻湖北力量。要加強青少年歷史觀教育、文化認同教育、創新校園文化活動、增強青年學生責任感,潛移默化引導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喻立平在講話中肯定了我校近年來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在理論研究、科學宣傳、實際探索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他指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在偉大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不斷得以加強與成型的,是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緊密相聯。中國共產黨成功處理民族問題為世界各國作出了榜樣。
吳紅婭在講話中表示,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湖北樣板,要筑牢理論之“魂”、把牢工作之“綱”、擔當政治之“責”,為促進湖北省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為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局面貢獻智慧與力量。
謝成宇在講話中提出,要深入挖掘好、開發好和利用好寶貴的歷史資源,從中汲取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智慧與力量,同時弘揚偉大團結精神,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隨后,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徐柏才教授主持主旨報告環節。來自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湘潭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現代重構”“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的百年歷史經驗”等分別進行主題發言。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李資源教授圍繞“中國共產黨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經驗啟示”這一主題作了發言。
當天下午,研討會分全國黨史黨建分論壇、民族(地區)高校分論壇和湖北省高校分論壇3個分會場,聚焦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深入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民族工作的成功經驗,就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進行了深入交流。
閉幕式由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魏大江主持。院長楊金洲作大會總結。他認為此次會議政治站位高、規格高、研討熱情高,對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具有重大意義。
據悉,此次會議還舉行了李資源教授“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系列著作首發式。
(編輯:劉瓊 來源: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