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我校在學術交流中心召開思想政治教育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術研討會暨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下文簡稱‘研究中心’)”2021年年會。
湖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喻立平,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武漢大學駱郁廷教授,湖北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杜海鷹,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萬美容教授,教育部教指委成員、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朱喆教授,湖北省教育廳思政社科處處長趙耿,我校黨委書記邊境,研究中心主任徐柏才,科學研究發展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法學院等單位負責人,研究中心全體成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生40余人參加了會議。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魏大江主持開幕式,院長楊金洲致歡迎辭。

研討會現場。 馮占元 攝
邊境作了講話。他指出,此次研討會的召開是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國家民委直屬高校工作會議重要精神的具體體現。研究中心要繼承優良傳統,再接再厲,進一步彰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特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范圍,在科學研究、資政育人和社會服務方面取得新的更大成績。
趙耿對研究中心過去9年來的成績予以肯定。他希望研究中心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主線的任務要求,在特色研究上下功夫;在把握差異性的基礎上推動和深化共同性的研究,及時掌握各民族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教育發展新變化新要求,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作出新貢獻。
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巴玉璽主持大會主旨報告環節。喻立平、駱郁廷、杜海鷹、萬美容、朱喆等8位專家做主旨發言,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增強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認同,要深入挖掘中華文化教育資源,高校要堅持立德樹人、培養高尚的人,要完善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根鑄魂等觀點。
我校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院長、研究中心副主任姚上海介紹了關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核心概念的研究成果。馬克思主義學院孫明福教授介紹了《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報告(2004-2018)》的研究思路、邏輯框架和主要內容。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杰報告了研究中心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績、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未來的努力方向。
徐柏才教授對會議作了總結。他表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既有機遇又有挑戰。研究中心全體成員要聚焦新方向,形成新特色,緊緊抓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主線,大力培養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編輯:劉瓊 來源: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