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分別于3月4日、5日在北京開幕。我校各族師生紛紛通過網絡、手機、電視、廣播等多種方式實時關注大會內容,熱議兩會精神,暢談學習心得體會。
邊境(校黨委書記):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在新的關鍵節點舉行的全國兩會,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瞄準了新的目標任務,更是承載著人民新的期盼。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民族團結是“國之大者”,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各族師生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李金林(校黨委副書記、校長):2022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新征程的重要節點,此時召開的全國兩會,意義非凡,備受矚目。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提出要“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基礎學科和前沿學科建設,促進新興交叉學科發展”,作為高校,我們深感使命光榮、重任在肩。這既是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黨對學校工作全面領導的現實需要,也是推動實現教育公平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務實舉措。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凝心聚力,求真務實,努力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繼續譜寫民大發展新篇章。
王懷崗(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們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體要求。我們要緊扣主線,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融入到學校各項工作之中,將相關內容納入各級各類理論學習中,在廣大青年學生中開設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程、中華文化教育課程,組織廣大教師開展相關課題的研究和理論闡釋,引導廣大師生開展相關主題的課外活動,建設體現中華民族共同體主題的校園文化設施,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宣傳,營造濃厚育人氛圍。
黃迎新(教務處處長):兩會召開,舉世矚目,萬眾關切。收看了李克強總理在人大開幕式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關注報告中對教育的論述。報告指出,教育是事關千家萬戶和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教育工作重點是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政府工作報告提振精神,催人奮進。作為一所民族高校,應該成為發展中西部高等教育的主力軍,今年我們將加快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培養更多高質量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
姚上海(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院長):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來到內蒙古代表團,看望慰問各族群眾,并發表重要講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必須結合工作實際,落實落細。我們要深刻領會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大意義與現實價值,積極擔當作為,加強理論研究,優化學科專業,創新課程設置,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及時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教育之中,做到第一時間進教案、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各民族大學生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安寧和民族團結進步,把愛我中華的種子深深根植于廣大青年學生心中,讓“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新時代民族工作總目標成為各民族青年大學生的價值導航、成長目標和人生志向。
黃承權(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黨委副書記):2月,世界矚目的冬奧會成功舉行,運動員在這里實現了夢想;3月春風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兩會在北京隆重開幕。作為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兩會已深深嵌入中國民主政治進程中,成為中國式民主最鮮明的印記之一。鄉村振興、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生態保護、數字經濟……一項項議題將在兩會得到充分地、民主的討論。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深入落實教育改革,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閻占定(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今年的兩會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的背景下召開的,它是擘畫新征程,走好新的“趕考路”的一次舉世矚目的重要會議,因而從時間節點、會議內容和歷史影響來講都極為重要,極為不同。同時,在全球新冠疫情反復、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世界經濟復蘇存在變數的重要時刻,兩會關于穩定經濟發展、重要領域穩中求進、民生保障、疫情防控、外部環境等重大的議題、重要內容,不僅是在講中國,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而且也關聯世界,對世界的發展也必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中國人民關注兩會,整個世界對中國的兩會也充滿著期待。
尹旦萍(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看了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倍感振奮、信心滿懷。2021年,中國處于艱難的發展環境中,但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仍取得了如此驕人的發展成就,說明黨的領導是英明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科學的,人民的力量是強大的。報告提出了2022年的發展目標,這些規劃既契合了黨和國家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也緊扣當前的現實需要。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奮力拼搏,這些預期目標必將成為現實,國家越來越富強,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美好。今年花勝去年紅,只是明年花更好,期待2022又是一個好年頭!
李晨(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辦公室主任):今年兩會期間,有代表提出將學生群體患精神、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療費用納入醫保范圍。相比前些年,大學生抑郁癥發病率越來越高,診斷和后期治療也都存在著諸多困難。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師,我要加強對心理健康工作中新形勢新問題的研究,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為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和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安全作出自己的貢獻。
阿達來提·雜滿(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輔導員):全國兩會的召開,意義深遠,振奮人心,必將進一步凝聚共識,明確前進的方向。我為過去一年祖國取得的成績而振奮,更對國家將來的發展充滿期待。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將始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繼續對標“三全育人”,將愛國情、強國志融入到育人工作中,做好學生全面培養工作。
馬素文(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新聞2021級研究生):在過去的一年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無疑對我們產生了極大的挑戰。但是,作為一名青年學生,我在無數細節之處都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心和對教育事業的支持,這使我更加堅定努力學習、回饋母校、報效祖國的決心,使我能夠直面困難和挑戰,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未來。
彭程(法學院法學專業2021級學生):教育是每屆兩會的熱點話題。2021年,是中國教育迎難而上、奮力改革的一年。在今年的兩會上,眾多委員再次強調了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的問題,除了繼續加強對西部的支持與落實義務教育優質化均衡發展,此次還提出要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在我們學校,各項教育資源的不斷加強體現著學校對于推進教學質量和教育公平提升的重視。作為一名享受高等教育資源的學生,我更要努力學習知識,強化自身本領,回饋社會,成為一名不負韶華的強國青年。
吳皓楠(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2019級學生):從財政到民生,從政策到方針,我們親身經歷、體會著國家政策之下“戰疫”征程的穩步前進。經歷過宅家線上課程的學期,重返校園在常態化防控下繼續大學生活,適應改變中,我們真切感受到身為華夏兒女的安穩與自豪。“重任在肩,更需砥礪奮進。”從“戰疫”所見之中國責任,激勵我們每一個新時代青年更加奮發向上,報效國家。
謝宇飛(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學類2021級學生):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重要講話內涵豐富,特別強調了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想基礎的重要性。我深刻感受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是國家富強、社會安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們新時代大學生最應該時刻牢記、認真理解的偉大思想。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國內疫情多點散發,更需要我們精誠團結,共同奮斗,共克時艱。相信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指引下,團結一致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楊可怡(外語學院英語專業2020級學生):全國兩會勝利召開,會上“雙減”政策、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和提升職業教育等話題成為代表和委員關注的熱點。政府工作報告說,“國家助學貸款每人每年最高額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萬在校生”,該項措施立足實際,支持每個學生的夢想,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掉隊。在今天,我們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要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的期待,時刻胸懷報國之心,認真擔當時代賦予的使命。
張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2020級學生):聽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重要講話后,我倍感振奮、深受啟發。我深切地感受到,各族青年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構筑共有的精神家園。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應該從自身做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團結帶領身邊的同學,為維護民族團結貢獻自己的力量。
劉詩詩(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20級學生):來到大學生記者團后,我有幸結實了許多參加過研究生支教團的同學。在了解了他們在西部貧困地區志愿奉獻的經歷后,我對獻身教育事業產生了越發強烈的憧憬和向往。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會珍惜黨和國家為我們提供的良好的教育資源,以身邊人為榜樣,以不斷提升自己為目標,以更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爭取早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
牛馨藝(資源與環境學院環境工程2020級學生):李克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將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我來自河南小縣城,親眼看到自己家鄉教育發生的巨大改變,縣高中設施越來越齊全,師資隊伍不斷強大,課程內容變得越來越豐富。很多學生能走出去,享受大城市的教育資源,這些無一不體現國家對教育資源的重視,對教育公平的重視。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要認真學習,珍惜大學生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爭做螺絲釘,擁護黨的方針和政策,為祖國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白雪梅(藥學院藥物分析2019級學生):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作為一名生長在內蒙古的大學生,我深切地感受到,在黨的領導下,內蒙古的經濟穩定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有了巨大改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牢記在各族兒女心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不斷加強自身理想信念的建設。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做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青年人,用自己的努力拼搏、自信陽光、青春活力去書寫民族大團結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