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民族學博物館轉(zhuǎn)型升級和高質(zhì)量發(fā)展,民族學博物館擬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展。11月1日,民族學博物館就鑄牢主題展覽召開第一次校內(nèi)專家論證會,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黨委書記錢文彬、院長(館長)陳祥軍參加會議,會議由民族學博物館副館長林毅紅主持。
論證會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覽的主題、策展思路、陳列框架與文物選擇等方面進行了充分討論和論證。與會專家紛紛獻計獻策,經(jīng)過深入討論,初步達成一致意見:一、主題展覽應體現(xiàn)國家意識、政治意識、時代價值和文化自信,以文物講好民族團結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二、展覽應以小切口展示大視野,從中東南地區(qū)的角度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突出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三、展覽應“大小結合”,既要有國家視野,也要結合具體文物,要將共同體意識的教育功能放在策展的首位。同時,應以館藏文物為基礎,適當補充征集文物,用圖片圖表等形式彌補文物不足。
民社學院、民族學博物館負責人表示,專家論證會提出的寶貴的建議和意見,對于下一步博物館提檔升級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學院和博物館將以此為契機,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主動作為,進一步咨詢論證并深化方案,高質(zhì)量辦好“鑄牢”展覽,為民族學專業(yè)調(diào)整和學校“三全育人”工作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