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近段時間以來,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通過積極營造氛圍、系統深入學習、全面聚焦主線等方面的工作,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教師教學研究、學生成長成才的具體行動,推動學院工作不斷提質增效。
積極營造氛圍。11月1-14日,各教研室、黨支部先后召開專題學習會,全體干部師生結合學習暢談認識體會,并提交學習心得體會。學院團委組織線上參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古籍展,開展“道中華”系列志愿活動、“以心迎新,共鑄民族團結”主題游園會等系列專題活動,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學做結合、學以致用,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扎根,讓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迅速傳遞。
系統深入學習。先后召開黨委會、領導班子專題學習會和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專題學習會,學院領導圍繞第二課堂活動開展、學科理論體系建設、理論學習方式、民族學博物館轉型、課題申報和論文寫作等方面談學習體會和思路舉措,并提交學習心得體會。召開學生骨干學習分享會,原汁原味學、結合實際學。文博專業與博物館師生黨支部通過視頻觀展、實地參觀、座談討論、主題黨日活動等,熱烈討論并積極交流學習心得體會。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納入黨團校培訓課程體系,設置了《堅持守正創新,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現代文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涵解讀》等課程,并組織班導師召開主題團日和班會。開展學習《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試用本)》宣講活動,積極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全面聚焦主線。修訂了民族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增加包括《中國通史》《中華民族史》《“大一統”學說研究》《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民族走廊研究專題》等在內的13門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或“三交史”相關的課程。成立講義編寫小組,以增進共同性為導向對《中華民族史》《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華文化導論》《中華文明史》4門課程講義進行修訂和完善。設立民族學專業鑄牢主線調研專項15項、創新基金項目54項,資助金額近15萬元,以研究項目引領青年學生更好地融入各民族“三交”的生動實踐。此外,學院還舉辦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展專家論證會,以辦好“鑄牢”展覽,推進民族學博物館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