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我校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第十四屆研究生論壇成功舉辦。本屆論壇面向全國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以“歷史、文化與行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多元面向”為主題,前期征集論文共計271篇,經評審專家匿名評審,精選48篇論文參加本屆論壇發言,其中民族學類、歷史學文博類、社會學社工類論文和博士研究生專場論文各12篇。參會學者來自北京大學、蘭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云南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多所高校。
開幕式上,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陳祥軍致辭,他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子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希望年輕學者能夠突破和超越自己,發現真問題,探討真學識。在“讀書寫作,思考交流”中不斷認識自己,發展自己,讓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產生。副院長唐胡浩介紹論壇情況。他表示,論壇為民族學、社會學類研究生提供了學術交流的平臺,同學們不僅能夠交流論文,更能夠在生活和學習方法上交流溝通,他希望同學們通過本次論壇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論壇參會人員合影 民社學院供圖
開幕式后,會議進入主題分享環節。同學們從不同的視角和領域結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的歷史、文化與行動的多元面向進行探討。劉曉靜、陸韋志等12位同學在博士生類專場進行論文分享;周楓婷、郝明葳等12位同學在民族學類專場進行論文分享;于永瑞、鄧穎禎等12位同學在歷史學文博類專場進行論文分享;孫俊彥、肖瑤等12位同學在社會學社工類專場進行論文分享。

分會場老師點評 民社學院供圖
經專家評選,48位同學在本次論壇中獲獎,與會老師為獲獎同學頒獎。閉幕式上,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黨委書記錢文彬作總結發言,他表示,本次論壇論文不僅有理論研究,也有應用研究以及綜合研究,論壇既是學術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多元面向的匯聚。
閉幕式后,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八角樓報告廳召開了座談會,旨在促進不同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強不同層次研究生群體的互動與成長。會后,與會人員還參觀了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