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琴韻,華夏詩情;絲竹入耳,悠悠潤心。為使廣大學子更好地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4月20日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系列活動——“春之聲”古琴與詩詞吟唱音樂會在我校光谷音樂廳舉行。
上半場,琴音婉轉,歌聲裊裊。琴曲《春風》《流水》等曲目隨著彈奏者撥動琴弦,或奔放或舒緩的曲調泠泠流轉,觀眾如癡如醉。《春之詩》《菩薩蠻》等表演是將傳統吟詩調與新編吟詩調結合在一起,采用男女生小組唱的形式,既充分傳達了古詩詞意境,又符合現代審美。
下半場,群星薈萃,大師云集,雄渾與瀟灑并舉,剛毅與蒼涼齊飛。《江城子》《定風波》將蘇軾的豁達豪邁的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登高》由十余名教師同臺演唱,雄渾蒼涼,意境深邃,震撼人心。
青年演奏家趙子天演奏了南宋琴家郭楚望創作的琴曲《瀟湘水云》,借水光云影之感,表達一蓑煙雨、扁舟五湖之志,寄托眷戀故國、還我河山的深沉感慨。青年古琴演奏家丁霓裳演奏了古琴曲《離騷》,曲調古樸蒼勁,深沉含蓄,意蘊深遠。此次音樂會還邀請了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著名古琴演奏家丁承運教授,琴瑟演奏家傅麗娜教授和丁霓裳老師共同演繹琴瑟弦歌《神人·南風暢》,琴瑟和鳴,節奏鏗鏘,音韻瀟灑。全曲將終,3位音樂家吟詠《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表達出對偉大祖國國泰民安的誠摯祝福。

合唱《登高》。 王亦樂攝

男聲合唱《江城子》。 梁冉冉 攝

獨奏《瀟湘水云》。 羅怡攝

琴瑟弦歌《神人?南風暢》。 梁冉冉攝
“本次演出我們從醞釀到排練,準備了將近4個月,今晚的表演效果超出預期,大家都沉浸在了古詩詞吟唱與琴音的魅力之中。”泠風古琴社社長、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22級本科生王雪柔說。“古琴和古詩詞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名古琴愛好者,這次音樂會帶給我視覺與聽覺上的雙重享受,以后有機會我希望多參加類似的音樂會。”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23級王雨同學感悟頗多。
據悉,本次音樂會由我校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涂波老師組織策劃,校工會、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圖書館、音樂舞蹈學院聯合主辦,泠風古琴社、中華古詩詞吟唱協會、聲樂協會等社團承辦。現場演奏曲目共14首,參演人數50余人,通過古琴演奏、琴瑟弦歌、古詩詞吟詠、古詩詞新唱等多形式,充分體現了當代青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一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