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而不灼熱,蟬鳴與歡笑聲交織成初夏序曲。為了讓孩童們更好地體悟傳統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含的華夏之美,5月15-16日,附屬幼兒園開展了主題為“傳承文化 童真同行”的第三屆傳統文化游戲節活動。
在古色古香的“簪花小鋪”,孩子們變身成為小小匠人,親手制作屬于自己的傳統頭飾。在老師的幫助下,小、中班幼兒用粘彩球和少量花朵裝飾發箍,手下小心翼翼,眼中閃爍著對美的初探,他們的作品雖稚嫩卻飽含創意。大班的孩子則挑戰了更復雜的發髻搭配,用花朵、葉子等進行搭配,從選材到造型,從大小到色彩,每一步都透露出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熱愛。

手工簪花。 王澤光攝
走進“非遺拓印坊”,孩子們被這項古老技藝深深吸引。小中班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用小手輕輕按壓宣紙于雕版上,每一次揭起都是一次驚喜,圖案躍然紙上,讓他們興奮不已。大班的孩子則將拓印完成在紙扇之上,賦予兩種文化交流的意義空間,每一幅拓印作品,都是孩子們與歷史對話的見證。

紙扇拓印。 王澤光攝
在“陶藝工坊”里,幼兒的小手與泥巴親密接觸,旋轉的陶輪上,笑聲與泥土的芬芳交織在一起,塑造出孩子心中的夢想世界。他們捏出了形態各異的小動物、小碗碟等,還有些小朋友大膽創作,充滿想象力的作品應運而生。移步換景,來到“串珠樂園”,五彩斑斕的珠子在孩子們的巧手中跳躍,串連成串串美麗的項鏈、手鏈。

捏塑陶藝。 王澤光攝
在最后的“采蓮船體驗區”,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身著傳統服飾,化身成為古代的“采蓮童子”,跟隨采蓮船舞的韻律步伐,歡快地跳躍和嬉戲,更直觀地感受湖北民間傳統歌舞的獨特魅力。

采蓮歌舞。 王澤光攝
多年來,我校附屬幼兒園堅持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堅守“正道”和“根脈”,不斷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園本課程,創新活動形式,有形有感有效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和家長的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