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在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到來之際,我校民族學博物館舉辦“墨拓流芳——走進非遺拓片”非遺拓片制作活動,吸引了眾多校外小朋友和家長前來參與。
本次非遺拓片課堂是2024年度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提能項目活動之一,也是民族學博物館的特色科普活動之一。負責本次課堂講解、指導的是2021年入選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務隊”的民族學博物館“西蘭卡普”講解志愿服務隊。
活動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主要面向8—15歲的中小學生,分為上午、下午兩場。每場活動內容相同,將志愿者們的科普講解和小朋友們的動手體驗相結合,共同打造互動參與式教學課堂。
“我一直很關注各大高校為中小學生組織的研學活動。得知民大要開展拓片制作的體驗活動,就想著帶孩子來體驗下非遺工藝。同時,也想帶孩子感受一下民族院校的獨特氛圍和環境。”曾九昭小朋友的家長分享道。
“小朋友們,拓片的制作大致分為清洗石碑、刷漿、上紙、浸濕、捶碑、上墨、起紙、晾干幾個步驟,每一步都需要我們認真細致,這樣才能制作出一幅精美的拓片作品?!痹诳破樟送仄钠鹪?、發展等知識后,“西蘭卡普”講解志愿服務隊策劃組負責人、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022級王予珂詳細介紹了拓片的制作步驟。

小朋友體驗動手制作拓片。 吳丹攝
講解結束后,小朋友們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拓片制作過程?!拔蚁胗脦в泻麍D案的那個石碑?!薄斑@些石碑上的圖案都好漂亮呀!”他們充滿熱情、小心翼翼地按照步驟操作,志愿者們在一旁細心指導,及時答疑。當一張張拓片作品完成時,小朋友們紛紛展示起了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自豪和喜悅的笑容。

展示拓片作品。 吳丹攝
據了解,我校民族學博物館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利用國際博物館日、全國科普日、節假日等契機,組織特色館藏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巡展,開展了“扎染之旅:探秘歷史與技藝”“墨拓流芳——走進非遺拓片”等大眾喜聞樂見的科普教育公益活動,充分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作用,對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宣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起到了推動作用。“我們希望力所能及地向社會公眾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民族學博物館“西蘭卡普”講解志愿服務隊團隊指導老師藍李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