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以下簡稱“延河聯盟”)主辦的首屆講解員大賽在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舉行。我校檔案館(校史館)和民族學博物館分別選送趙翌熙和龐霽珊兩位志愿者,他們以《石榴花開七十年》和《承延河志,守校訓心:中南民大的奮進之路》為題,進行線上視頻參賽,榮獲“優秀講解員”稱號。
趙翌熙同學的獲獎作品《石榴花開七十年》以校史為經、以家史為緯,以1951年校史展品《中央民族學院中南分院首屆學員名單》為切入點,深情回溯了其太爺爺、我校1951級首屆政治班校友趙榮清響應黨的召喚,從廣西瑤鄉奔赴武漢求學、系統接受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教育,1952年畢業后放棄留任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返回廣西富川瑤鄉,扎根基層、服務民族地區40余年的生動故事。作品生動展現了我校校友堅守奉獻國家、服務人民的底色,彰顯了砥礪奮進、勇于擔當的本色,增添了扎根基層、踐行初心的亮色,深刻詮釋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深刻內涵和在家國一體中傳承的紅色血脈和校史精神。
龐霽珊同學的獲獎作品《承延河志,守校訓心:中南民大的奮進之路》以“篤信好學,自然寬和”校訓為脈絡,系統梳理了我校從延安民族學院到中南民族大學的發展歷程。作品將“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服務人民”的延安精神與“促進民族團結、培養時代新人”的使命相融合,生動詮釋了民大學子如石榴籽般緊密團結,帶著篤信的力量與寬和的信念,續寫著服務人民、團結奮進的新篇章,讓延安精神在南湖之畔綻放新的光彩。
本屆大賽以“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延安精神”為主題,共吸引了來自“延河聯盟”10所高校的校史館、博物館和檔案館等展館的19名講解員參賽,旨在展現“延河聯盟”各高校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風采,充分發揮學校以文化人、校史育人作用。檔案館(校史館)、民族學博物館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賽事為契機,深入挖掘校史中的民族團結進步案例和文物中的紅色文化資源,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講好民大故事,為學校“雙一流”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