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疫情防控相關主題 “多彩中華”第二季第三第四講舉行
作者:董玥 黎嬌 來源:
近日,圍繞疫情防控相關主題,我校“多彩中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課程第二季第三講第四講相繼舉行。
5月21日晚,第三講在線開講。此次課程邀請了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店子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光國,湖北省恩施市龍鳳鎮副鎮長王東和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瑞敏教授主講,聚焦“脫貧攻堅戰”,以湖北民族地區建始縣店子坪村和恩施市龍鳳鎮為例,就如何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在疫情防控工作毫不松懈的情況下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進行了全面分析。
“多彩中華”第二季第三第四講舉行。馬克思主義學院供圖
張瑞敏教授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無疑是給扶貧攻堅戰提出了一道加試題,我們要結合疫情受災程度,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努力做到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六穩”,以及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保”。同時,她也談到,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社會治理、營商環境以及民生保障等領域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當代“愚公支書”王光國通過與唐美云老師對話問答的形式,在線與同學們分享了他20年如一日,堅守在恩施市建始縣店子坪村,帶領700多名鄉親奮力開山鑿路,將武陵山區最高寒、最偏遠、最貧窮的窮山村建設成了遠近聞名的“桃花源”的感人事跡。
王東為同學們講述了龍鳳鎮脫貧工作取得的成效。目前,龍鳳鎮15個重點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950元,貧困人口減少到17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29%。他還分享了脫貧成功的主要經驗。
課堂上,3位嘉賓在線與學生進行了互動,同學們踴躍提問并得到了詳盡解答。
5月28日晚,第四講線上開講。此次課程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李學保教授、在美訪學的張春枝老師以及我校旅意校友宋海超老師主講,以“從健康共同體走向命運共同體——疫情大流行下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危’‘機’轉化”為主題進行了全方位講解。
李學保教授系統講解了疫情期間西方國家所謂“中國毒源論”“中國不透明論”“中國侵犯人權論”等5種無理甩鍋中國的具體表現,從經濟、政治、文化等角度深刻分析了西方國家反華行為的背景與成因,為同學們正確認識國際輿論場中的中國污名化現象、科學防范“政治病毒”侵襲提供了方法論指導。他還從國內與國際兩個大局、國外變局與國內新局等方面提出了科學應對的策略。
張春枝老師結合其親身經歷對美國疫情期間整體狀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分析了美國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科技出發全方位出現打壓中國現象的社會、文化根源。
宋海超校友通過親身經歷,介紹了意大利借鑒中國抗疫經驗、中意合作抗疫等方面的情況,并從意大利人的文化觀念等多方位角度出發進行分析,總結了疫情期間意大利疫情防控舉措的得失與經驗。
通過與大洋彼岸的老師、校友的在線交流,同學們表示,當代青年應當牢固樹立戰勝疫情的必勝決心,轉危為機,創造新機遇,推動人類健康共同體走向更加廣泛、更加包容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馬克思主義學院瞿曉琳老師分別與朱磊老師、唐美云老師共同主持了這兩次活動,瞿老師對兩次課程分別作了總結。
(編輯:劉虹 來源: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編: 審核: 上傳: 發布時間: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