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作者:藍永麗 邵祥東 來源:
習近平總書記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要把新冠肺炎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任務,綜合多學科力量,統一領導,協同推進,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疫情發生后, 以梅之南教授為團隊負責人的“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中南民族大學民族藥學教師團隊,按照中央和上級部門相關精神,勇于擔當,主動作為,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為科學戰“疫”貢獻民大智慧和力量,用汗水與成果詮釋“黃大年精神”。
主動作為,建言獻策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是融預防、治療、康復為一體的整體醫學,歷史源遠流長,家喻戶曉,遇到重大疫病事件,都會從中尋找解決辦法。1月28日晚,為了貫徹落實李克強總理視察湖北的指導精神,湖北省科技廳緊急召開中醫藥會議專家咨詢會議,梅之南教授應邀出席。會上,他提出針對疫情要辨證施治,要迅速組織有資質的企業生產配方顆粒和水煎液,同時開展科普宣傳,科學引導,消除百姓對疫情的恐慌等建議,得到了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為湖北省在后續的抗擊疫情中第一時間使用中藥提供了有力支持。
2月2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正式發布,該團隊受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的委托,對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種進行調研,提出了需要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品種建議,爭取湖北省畜禽遺傳資源列入國家名錄。
充分發揮專業知識,為政府有效控制疫情建言獻策,團隊成員盡心竭力。針對穴位注射治療新冠肺炎,他們及時向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作了專題匯報;針對龜類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報道,立即同全國最大的烏龜原種場—京山盛老漢烏龜養殖場進行溝通,了解相關情況,并向有關部門提交調研報告;針對疫情發生以來出現的其他相關問題,他們從專業的角度向省紀委作出匯報。
同時,團隊始終秉持學校“面向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面向地方,面向全國,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為黨和國家的民族工作服務,為國家戰略需求服務”的辦學宗旨,致力于解決民族醫藥發展難題,在疫情期間面向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就民族醫藥參與抗疫的相關情況進行解惑答疑、建議獻策,并為廣西、西藏、甘肅等民族醫藥專家提供政策與技術咨詢,受到廣泛好評。
創新方法,教研并舉
這次疫情也是對全國教育系統的一次大考。面對挑戰和考驗,作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該團隊成員在教學工作上同樣是鉚足了勁,共開展線上課程10余門,在線時長超200小時,真正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老師們結合疫情防控,在授課內容上從原來的課本知識拓展到‘抗病毒藥物的研制’‘突發疫情的認知’等方面,還鼓勵我們從專業角度關注疫情防控,既生動又實用。”藥學院藥物制劑專業2017級學生小王對新的教學方式贊不絕口。
在做好線上教學工作的同時,“抗疫”科研工作也不停歇。團隊組織力量聯合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湖北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主任醫師、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張瑩雯教授等專家,申報了多項湖北省防治新型肺炎應急項目。其中《基于湖北道地藥材的葛厚石苓方抗新型肺炎的基礎及臨床研究》已獲準立項。“由于該方基本上是由我省的地道藥材組成,一方面保證了該藥的療效,同時也積極推動了我省的中藥產業,對提升中藥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梅之南說。目前該藥已通過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正在進行臨床研究,已顯示了確切的療效。
我校教師團隊研制的中藥。黨委宣傳部供圖
團隊成員楊光忠教授就該團隊2019年剛獲準立項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經典藏藥如意珍寶片和白脈軟膏治療藏醫重大疾病白脈病的示范開發”課題同承擔單位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就實驗方案、經費使用進行了專題討論,確保疫情期間,不影響國家項目進度。李竣副教授針對疫情變化狀況,以獲批東湖高新“3551”項目為依托,開展了廣譜抗菌中藥MC軟膠囊臨床前研究和中藥MC飼料添加劑的系統研究,并著手制定了中藥廣譜抗菌全產業鏈條平臺建設方案。劉新橋副教授基于人工智能的藥物篩選,發現厚樸、葛根和茯苓等湖北省道地藥材中的近40種活性成分對冠狀病毒重要的靶點具有很好的活性,為進一步開發抗疫藥物奠定了基礎。團隊成員葛月賓教授完成了科研抗疫論文《基于肺脾氣虛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及診療方案中藥的研究進展》;該團隊還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Hepatology上在線發表了高質量論文,并完成了包括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6份科研報告。
此外,為了貫徹落實湖北省委省政府建設中醫藥強省的號召,該團隊在疫情期間組織湖北省中藥界30多位專家,對《湖北道地藥材志》(暫名)進行了修訂和審稿。受湖北省科技廳的委托,編制了《湖北省中醫藥科技創新實施方案》(草稿)。
守望相助,傾力抗疫
近年來,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頻發流行,中醫藥在治療 SARS、甲型 H1N1 等疾病方面也取得明顯成效,為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的情況下,總結中醫藥治療病毒性傳染病規律和經驗,深入發掘古代經典名方,結合臨床實踐,形成了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成為中國方案的顯著特色和優勢。連日來,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療效顯著的好消息不斷傳來。為保障患者對中藥湯劑的需求,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關鍵時候,梅之南帶領湖北中藥智能制造雙創團隊,協助九州通九信中藥湖北煎藥中心開展煎藥服務,晝夜加班加點,累計煎藥300萬袋,供方艙醫院以及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者使用。同時,他還指導湖北廣仁藥業有限公司為廣水市民生產相關防疫藥品。
“數據顯示,在新冠肺炎患者治療中,中醫藥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在當前抗疫戰場上,古老的中醫煥發著新的生命力,成為抗擊疫情的利器。”梅之南對中醫藥的臨床療效十分肯定。
中醫藥應用于臨床。黨委宣傳部供圖。
疫情發生后,團隊成員任永申博士正在河南老家度寒假。他積極響應學校黨委號召,就地下沉一線,參加當地疫情防控。他充分發揮專業特長,根據疫情特點趕制了一批中藥防疫香囊,分發給一線防疫人員,并通過湖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向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及因疫致困青少年關愛活動捐款。在做好一線防控工作的同時,他還積極參與新冠肺炎防控的科普宣傳,在湖北省技術交易所科惠網發表科普文章《中藥芳香療法用于新冠肺炎防控》,向社會無償公開防疫香囊配方及防疫中藥口罩隔離貼技術,為傳播公眾防疫知識與技術,提升疫情防護效果貢獻了智慧。目前,其協助九州通上醫館生產的蒼艾香囊已在相關電商平臺向公眾推廣使用。
我校向烏茲別克斯坦大使館捐贈中藥。黨委宣傳部供圖
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凝聚著中國人民的博大智慧。疫情沒有國界,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面對國內疫情逐漸向好、國際疫情迅速蔓延的形勢,梅之南團隊積極向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提供有效中成藥、專家咨詢和力所能及的援助,貢獻中國力量。團隊同伊朗外交部、烏茲別克斯坦駐華使館、巴基斯坦農業安全委員會、克羅地亞中國文化基金會、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二十多家機構和組織保持密切聯系溝通,積極協調捐贈中藥。3月16日,首批捐贈的防疫中藥已通過勁牌持正堂藥業有限公司,發往克羅地亞。3月22日,又一批中藥發往烏茲別克斯坦駐中國大使館。截至目前,該團隊已組織協調向美國、克羅地亞、伊朗等多個國家捐贈了中藥。“我堅信中醫藥以前是、現在是、未來仍然是人類戰勝各種疫情的重要武器,我們要繼續傳承弘揚中醫藥學,為維護人類生命健康安全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梅之南語氣自信而堅定。
(編輯:劉虹 來源:黨委宣傳部 科學研究發展院)
責編: 審核: 上傳: 發布時間:2020-03-28
上一篇:法學院全員動員扎實推進就業工作
下一篇:法學院全員動員扎實推進就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