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學校“智創未來:AI教學活動月”啟動儀式在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覃瑞,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系副主任況琨、百度AI技術生態華中區負責人劉蕓、百度飛槳(武漢)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總經理任勇等校外專家,我校研究生院院長覃俊、本科生院院長胡軍浩和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等相關單位負責人,以及來自22個學院的教學副院長和師生代表200余人共同參加。儀式由我校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帖軍主持。

啟動儀式現場。計算機學院供圖
覃瑞在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已成為引領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學校將以“AI+教育”戰略為引領,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智能教育生態。他強調,學校將繼續完善頂層設計,統籌推進信息平臺建設與資源整合,為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型人才提供堅實保障。

覃瑞致辭。計算機學院供圖
覃俊表示,研究生院緊扣“特色化、交叉化、數智化”發展方向,在最新培養方案中立項了24門AI交叉課程,構建覆蓋多學科的智能教育課程體系,著力提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與科研素養。胡軍浩表示,本科生院將推動人工智能在課程設計和課堂互動中的常態化應用,持續拓展通識教育覆蓋面。目前,計算機學院開設的《人工智能與計算思維》《人工智能與Python程序設計》兩門課程已覆蓋全校19個學院。任勇表示,百度飛槳(武漢)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將充分發揮技術、教育與生態三方面優勢,持續為高校和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中心將依托飛槳與文心大模型生態,推動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和實訓項目建設,助力校企協同創新,共同打造中部地區AI人才培養與成果轉化的新高地。

專家發言。計算機學院供圖
在學術報告環節,況琨以“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變革:行動與實踐”為題,梳理了AI教育的發展路徑,并結合“101”核心教材建設與分層教學模式,分享了浙江大學的實踐經驗,為我校推進智能教育生態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劉蕓則圍繞“大模型時代的人才培養”這一主題,結合產業實踐,指出大模型應用正在重塑人才畫像,建議以校企深度協同為抓手,構建“課程—實訓—項目—評價”閉環式培養體系。

專題報告。計算機學院供圖
據悉,本次“AI教學活動月”由研究生院、本科生院與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聯合主辦,共設專題培訓、AI課堂開放日、跨學科備課、卓越工程師講座、工業軟件創新發展論壇、湖北省人工智能通識課交流會議等六大板塊系列活動,活動將持續至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