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做好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公共選修課網上選課工作的通知 |
作者:林慧云 編輯:林慧云 來源:
發布時間:2024-09-27 訪問次數: 審核人:李涵偉 上傳人員:司燕來 |
各學院: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擬開設門研究生公共選修課(見附件),為做好網上選課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選課操作步驟
選課學生登錄研究生管理系統,在“課務管理”-“課程網上選課管理”,打開“方案外課程”,點選擇欄綠色的“√”選定公選課。
二、選課時間
2024年9月27日至10月11日
三、注意事項
1. 培養方案有2個學分公選課要求的2024級研究生,請務必參加本次選課。
2. 本次選課不受專業培養方案學分限制,培養計劃學分選滿或者修滿的在校研究生都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參加選課。
3. 選課截止后,研究生院將根據選課人數確定實際開課課程,面授課選課人數未達到20人、錄播線上課選課人數未達到50人的不予開課,相關研究生在接到通知后改選其他已開課程。
研究生院
2024年9月27日
附: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擬開設公選課簡介
1.課程代碼 200000012 臨床醫學概論 面授課 課程類別:思維拓展類(20-50人)
課程簡介:課程主要是講解臨床診斷學、內科、外科、婦產科常見疾病的癥狀體征及治療的綜合醫學知識。本課程大致有如下內容:第一篇診斷、治療技術;第二篇醫療儀器設備及其臨床應用;第三篇內科常見病;第四篇外科常見病;第五篇婦產科常見病;第六篇同學們關心的醫學問題討論。
教師簡介:李臣鴻,男,教授,生物物理學博士,在美國和加拿大學習工作3.5年,研究方向為疾病機制研究以及藥物研發等,從事內科醫生十年后改行做教師,在華中科技大學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10年前調入本校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先后主持國家自科基金三項。另外與外校合作主持兩項。主講《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學》、《細胞電生理實驗技術》等課程。
2.課程代碼 200000007 護生物學 面授課 課程類別:思維拓展類(20-50人)
課程簡介: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已經成為當前重要國際環境問題之一,近二三十年來保護生物學學科在國內外發展較快,世界各地都相繼開展該領域的研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和理論體系,以及保護實踐方法。了解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的基本途徑和方法等是這門課程所要探討的問題。保護生物學是在其它相關學科(如基礎生物學、生態學、動物學、植物學、遺傳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律學等)的基礎上、并有機融合了眾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發展起來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物學不僅僅是專業從業人員的職責,更是大眾參與的公眾科學,本課程擬通過課堂教學、文獻討論、影像資料、典型研究案例剖析等方式,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和特點、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嚴重性及其面臨的威脅、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措施和實踐。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得學生能夠養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先進理念,促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的激情。
教師簡介:夏婧,副教授,植物學博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植物繁殖生態學等領域的研究,目前已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國際合作項目、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著有專著2部。
3.課程代碼 200000023 公文寫作與職業素質養成 面授課 課程類別:人文素養類(20-50人)
課程簡介:以本人30多年的寫作經驗、20多年的工作經歷為基礎,來講授公文寫作和職業素質養成。通過對公文寫作的理解、認識和技能學習,來培育學生的職業素養。本課程分6個章節講授。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公文寫作之“難”,談職業信念的樹立;第三章:公文寫作之“苦”,談職業道德的修養;第四章:公文寫作之“法”,談職業技能的訓練;第五章,公文寫作之“要”,談職業情商的培育;第六章:公文寫作之“得”,談職業價值的實現。
教師簡介:陳強勝,副研究員(副高級職稱),政治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南民族大學黨政辦公室(發展規劃辦公室、國內合作辦公室、政策研究室)主任。本人主持完成教育部、國家民委與湖北省社會科學和軟科學項目共計3項,在《光明日報》《貴州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余篇,6篇咨政報告受到省部級主要領導批示并被采納。
4.課程代碼 200000024 英美文學欣賞 面授課 課程類別:人文素養類(20-50人)
課程簡介:本課程力圖將浩瀚的英美文學囊括于有限的課堂之內,既強調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來反映英美文學的基本面貌,又注重選用作品的經典性,使之足以反映特定作家甚至特定流派的基本特征。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經典作品,掌握英美文學的發展流變,了解英美歷史不同時期的社會文化風貌,有助于學生提高閱讀、理解、分析文學原著的能力,培養較深厚的人文素養以及較高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也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與文化差異認知能力。為進一步學習、研究和將來從事各類工作奠定良好的知識和文化儲備。
教師簡介:涂沙麗,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學翻譯、英美文學。作為MTI碩士導師指導研究生十余年,教授的課程主要包括:《文學翻譯》、《應用翻譯》、《英美文學及作品賞析》、《英美小說選讀》、《美國少數族裔文學》、《綜合英語》、《英語語音語調》、《英美詩歌欣賞》等。主持省廳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數項,參與國家及省部級項目數項。在核心及省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十余篇;獨撰出版譯著一部,主編及參編教材數部。曾獲省級教學三等獎。第十一屆湖北省翻譯工作者協會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譯著類)。
5.課程代碼 200000027英美法律概況 面授課 課程類別:人文素養類(20-50人)
課程簡介:(一)課程主要內容:第1-3周,以“英國法律概論”為主題,介紹英國的三大淵源(普通法、衡平法、制定法)及其相互關系,以及英國的法律制度(包括普通法法院、陪審制等內容)。接下來的第4-5周也將在英國法的語境下開展教學。第4周,講授英國的法律教育(包括中世紀、近代、當代的法律教育,律師會館等內容)與法律職業階層。第5周,判例法與典型案例。第6-8周,以“美國法律概論”為主題,介紹美國的普通法特點。以美國憲法為依托介紹美國的立法、行政、司法體系。接下來的第9-10周也將在美國法的語境下開展教學。第9周,介紹美國的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第10周,經典案例研習。第11周,英國法與美國法的比較,或答疑解惑、隨堂考查。
(二)課程特點:1.整體講解普通法的大致面貌,開闊學生視野。2.全面介紹英國、美國的法學教育、法律教育,擴寬學生就業思路。3.司法理論與典型案例相結合,培養學生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完善理論的思維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課堂講授與課堂討論相結合,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
教師簡介:劉詩琪,講師,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領域為憲法學、區域法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2021年入選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憲法學”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
王曉曉,講師,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英國薩里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中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青年項目)、科技部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課題等多項科研項目,出版專著1部、譯著1部,在《法學評論》《刑事法評論》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6.課程代碼 200000026 瑜伽體式練習及心理調適 面授課 課程類別:藝術體育類(限女生,20-30人)
課程簡介: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為瑜伽體式練習和心理調適兩個方面。體式練習,包括站立、坐式、臥式、后彎、扭轉等一系列體式由淺入深、從基本到進階,通過樹式、站立前屈、戰士式、拜日式、金剛坐、貓牛式、虎式、駱駝式、鴿子式等等體式的練習,身體脊柱、四肢、腰腹的拉伸、靈活和收緊,以增強身體的平衡、柔韌、耐力、力量、協調、健美等。心理調適是在體式練習的過程中,通過配合呼吸、休息、冥想等,達到專注于練習、體驗身體感受、放松身心,緩解焦慮,排除煩惱,從而內心趨于平靜,安寧祥和。本課程的特點:以基礎體式和正位為主,將練習與呼吸、拉伸與修復相結合,避免受傷,循序漸進;對于不同程度和需求的同學,各種體式均有從基本到進階的不同,因材施教,不強求一致;而且瑜伽課堂中可以有適當的關于體驗、感受的交流,師生互動,營造輕松、友好的練習氛圍。最終的成績以學生的到課率、練習態度、體式進階程度和精神狀態等綜合因素進行考量。
教師簡介:賴玉芹,歷史學博士,教授。本人從2005年開始練習瑜伽,已經有近20年的歷史,尤其是近六、七年來,瑜伽練習非常系統。由于對瑜伽的熱愛,加上長期的堅持,且不斷學習他人的方法,與伽友交流心得,揣摩瑜伽的真諦,因此對瑜伽的各種體式和瑜伽精神有較透徹理解,并從瑜伽中受益匪淺,不僅精神狀態佳,而且瑜伽體式也進階到八、九成的程度;同時,本人還把瑜伽融于生活,當成一門藝術,不斷追求科學和審美的高度。為此,本人愿意帶動更多學生走進瑜伽世界,從中獲益。
7.課程代碼 200000022 智能助研:AI賦能研究與寫作 面授課 課程類別:研究方法類(20-50人)
課程簡介: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如何有效地輔助學術研究的全過程,從文獻搜索與整理、數據分析到論文撰寫與優化。本課程將結合最新的AI工具,如智能文獻管理、自然語言處理、數據可視化與學術寫作輔助軟件,幫助學生提升研究效率與寫作質量。通過理論講解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學生將掌握如何應用AI技術來加速科研進程、提高學術輸出質量。本課程的主要特點:實踐為主,課程注重實際操作,提供多種AI工具的使用指南與案例分析,幫助學生將技術融入日常研究與寫作。前沿技術:介紹最先進的AI技術及其在學術領域的應用,確保學生能夠了解最新的科技趨勢。跨學科應用:適合各個學科的研究生學習,尤其是那些希望在研究中提升效率、拓展思維的學生。
自主創新:通過個性化的項目與研究任務,鼓勵學生利用AI工具完成自己的科研工作,培養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
教師簡介:李世頡,副教授,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湖北省公共管理學會理事。研究方向為,電子政務,行政管理。目前,已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湖北省社科聯、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民委各1項,參與國家、省、部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已在《中國行政管理》、《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電子政務》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和理論文章20余篇。
8.課程代碼 200000025 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料學 面授課 課程類別:研究方法類(20-50人)
課程簡介:①主要內容: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料學主要是基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中存在的關鍵問題應運而生的研究方法類課程,主要從聲音與圖像、日記與書信、版本與選本、作家手跡、序跋與注釋、故居與檔案等方面多維度地討論中國現代文學史料的學科性、重要性,旨在更為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地發掘、搜集、辨別、整理文學史料,以期進一步推動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深入發展。
②課程特點: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料學確立了一種重視和強調史料傳播的人文主義文獻觀,突出了史料的人文內涵,認為史料的本質不是靜止的、孤立的“物”,也不是一種抽象的知識單元,而是一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傳播媒介。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料是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的重要傳播媒介,具有豐富的文化傳播功能,其本質是在傳播與闡釋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由此,現代文學史料的本質可以理解為它是基于文化傳播與文本闡釋功能的文本符號系統。無論作任何研究,史料的鑒別是最必要的基礎階段。史料不夠固然大成問題,而史料的真偽或時代性如未規定清楚,那比缺乏史料更加危險。本課程高度重視史料,是進一步完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科學性與學科性題中應有之義。
教師簡介:蔡東(1990- ),四川射洪人,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師,2017年畢業于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獲文學碩士學位,2022年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料的整理與研究以及知識分子思想研究,側重于四川籍作家的史料整理與闡釋,已在《現代中文學刊》《當代作家評論》《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郭沫若學刊》等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先后參與第十二屆巴金國際學術研討會(2016年9月23-25日,石家莊)、艾蕪與文化中國第一屆國際學術研討會(2019年6月10-13日,成都)、“中國現當代文學文獻學的理論與實踐”高端學術會議(2020年11月20-22日,綿陽)等學術會議。期間榮獲第十二屆巴金國際學術研討會?青年論壇征文鼓勵獎(2016)、第三屆文字齋研究生論壇優秀獎(2019)等。
9.課程代碼 200000016 自衛防身與科學健身 面授課 課程類別:藝術體育類(20-36人)
課程簡介:自衛防身通過提取武術、散打、摔跤、拳擊、太極拳、跆拳道等各類技擊格斗項目的動作,進行組合教學,并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各種案例分析,注重提高實戰技巧和防身自衛的綜合能力。通過自衛防身課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自衛防身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學習和練習興趣,進而能夠加強身體素質和意志力的鍛煉和教育。此外,通過自衛防身課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自衛防身的意識和遇到突發事件的臨場應變能力,并在實戰中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課堂上將系統闡述運動與健康、全民健身指南、科學減脂塑形、運動損傷防治等運動健身理論知識,講授常見體育項目、器械健身、功能性健身等多種健身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幫助學生建立終身運動的生活方式,收獲健康快樂的精彩人生。
教師簡介:汪如鋒,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Krirk University客座教授,合作研究生導師,武術國家一級運動員,散打國家級裁判。美國Wisconsin州立大學訪問學者(2018.08-2019.08),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委員,東盟國家高等教育聯盟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員。現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體育治理與體育課程改革、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治理、民族體育歷史與文化等。
10.課程代碼 200000008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解讀與研究 面授課 課程類別:人文素養類(20-50人)
課程簡介:本課程通過講解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分析其中的主要思想和現代價值,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提高研究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和思維水平,感受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思想魅力。
教師簡介:楊金洲,男,教授,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團隊負責人。湖北省高校中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培育計劃獲得者。研究專長為馬克思主義原理原著。
11.課程代碼 200000006 疾病預防與營養保健 面授課 課程類別:其他(20-50人)
課程簡介:將現代食品營養知識與疾病預防保健相結合,在概述食物營養素的基礎上,以平衡膳食與合理營養、健康美容、常見疾病等的關系為主線,講述了不同人群營養膳食的指南,常見果蔬和畜禽蛋乳水產品類食品及食療保健的知識本書結合研究生培養的要求和就業市場導向,融入了食譜制作、社區營養、營養強化食品、保健功能食品等與營養師資格認證相關的內容,通過學習能夠對不同的消費人群進行營養配餐或營養咨詢。講述預防疾病及促進健康的策略和措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掌握主要的傳染病疾病和慢性病的防治方法和策略,為研究生營養師和疾病預防及保健方向的就業提供導向。
教師簡介:王紅瑩,副教授,遺傳學博士。近年來的研究領域為藥用植物及其內生菌的開發利用,天然產物生物合成與代謝工程研究,為民族藥物建立斑馬魚篩選模型、藥物活性評價及藥理分析。多次指導學生在省級生物實驗技能競賽中獲獎。
12.課程代碼 200000020 創業人生 錄播視頻授課 課程類別:創新創業類(20-50人)
課程簡介:社會學家認為創業是尋求一份自由,管理學家認為創業是肩負更多的責任,創業究竟是什么?創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創業人生有何不同?打工族和創業者的區別何在?創業者是興趣導向還是現實所迫?大學生如何創業?(最牛氣的創意怎么做出來?如何融資三千萬?公益也算創業嗎?)本課程邀請諸多成功創業者分享創業之路,與學生共同探討創業經驗,從而引導學生對創業這件事正確認識、理性選擇。
教師簡介:顧曉英,女,上海大學教授。研究領域涉及思政課、課程思政、黨史黨建,高教研究等,在《中國高等教育》《思想理論教育》《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光明日報》等學術刊物或公開出版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60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復印資料等轉載;獨著13部。主持教育部人文專項、教育部產學研課題、中國政研會委托課題、上海學校德育課題等7項。主講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形勢與政策”;“創新中國”等。
13.課程代碼 200000021 職業生涯提升 錄播視頻授課 課程類別:就業指導類(20-50人)
課程簡介:本門課程主要有以下幾點內容:1.卓越的領導魅力;2.人脈管理;3.如何樹立和保持進取心;4.當眾講話的六大原則;5.如何打造個人影響力;6.做自己人生的管理者。從領導力,人脈管理,心態調整,表達能力,影響力,個人規劃六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這六個方面貫穿了學生的整個職場,對于個人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更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贏得成功。
教師簡介:章忠民,男,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主要從事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經濟哲學教學科研工作。曾出版專著5部,參編教材1部。近年來,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學術月刊》、《復旦學報》、《社會科學戰線》等國家權威、全國核心刊物和《解放日報》、《文匯報》等重要報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18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外國哲學》、《新華文摘》等權威刊物全文轉載。近年來他作為東方講壇名師深入同濟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十余所高校和楊浦、浦東、黃埔、閔行、松江、嘉定等政府部門與社區及銀行企業,分別作《領導力提升》、《大學生擇業就業心理分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青年人價值取向與人生規劃》、 《哲學在管理實踐中的運用》和《古今中外用人之道》等講座和報告,共計100余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