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學院 |
學生 |
學科專業 |
論 文 題 目 |
1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張子怡 |
新聞學 |
空間媒介化視域下荊州古城墻的空間生產研究 |
2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陳夢琪 |
新聞與傳播 |
文化空間視域下土家族哭嫁習俗傳播變遷研究 |
3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金芷琳 |
新聞與傳播 |
人機交互視角下賽博之戀的情緒價值研究 ——以豆瓣“人機之戀”小組為例 |
4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鄭重 |
新聞與傳播 |
視障幫扶群體的情感傳播探究-以 Be My Eyes 為例 |
5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溫文雅 |
新聞與傳播 |
社交媒體環境下企業數字責任溝通效果研究--基于數字信任的中介作用 |
6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冉呈瑋 |
新聞與傳播 |
空間三元理論視域下武漢博物館文化傳播研究 |
7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付玉 |
中國古代文學 |
康乾時期平山堂雅集研究 |
8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李寧寧 |
中國古代文學 |
明清章回小說之人物設置藝術研究 |
9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楊花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論喬葉小說的溫情書寫 |
10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丁菲燕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沈從文與胡也頻、丁玲文學交往考論 |
11 |
音樂舞蹈學院 |
劉一涵 |
舞蹈 |
美育視角下“通城拍打課桌舞”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 |
12 |
音樂舞蹈學院 |
范蕊麗 |
舞蹈 |
幼兒舞蹈情景教學課程實踐研究 |
13 |
音樂舞蹈學院 |
梅洗銘 |
音樂 |
鋼琴組曲《“長短”的組合》中恩矛哩的民族音樂元素和演奏詮釋研究 |
14 |
音樂舞蹈學院 |
唐舒怡 |
音樂 |
基于“4E”活力課堂的小學音樂編創教學實踐 |
15 |
音樂舞蹈學院 |
宋卓琳 |
音樂 |
紅安紅色歌謠進中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實踐探索 |
16 |
美術學院 |
楊宣宇 |
美術 |
當代城市場景油畫中的人文精神研究與創作實踐 |
17 |
美術學院 |
關曉岑 |
設計學 |
設計事理學視域下非遺·踏虎鑿花智能生成設計策略研究 |
18 |
美術學院 |
劉良 |
藝術設計 |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土民藝文創產品設計與應用—以鳳翔泥塑為例 |
19 |
法學院 |
韋金蘭 |
法律(法學) |
環境行政處罰雙罰制研究 |
20 |
法學院 |
覃詞 |
法律(法學) |
刑事在線審判中被告人權利保障研究 |
21 |
法學院 |
呂士哲 |
法律(非法學) |
數據財產權的消極權能研究 |
22 |
法學院 |
李逸菲 |
訴訟法學 |
檢察官統一調用制度的檢視與規范路徑 |
23 |
法學院 |
劉淑蕾 |
訴訟法學 |
刑事訴訟技術調查官制度研究 |
24 |
法學院 |
丁樊 |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
養老金追回行為的法律規制研究 |
25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李嫣然 |
社會工作 |
綜合激勵視角下社會工作提升員工志愿服務動機的實踐探索 |
26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農語嫣 |
中國少數民族史 |
宋代邕州鹽馬貿易研究 |
27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王坤 |
專門史 |
現代的形塑:新亞藥廠醫藥知識的生產與傳播(1937-1945) |
28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毛世開 |
專門史 |
近代雞公山管轄權變動研究 |
29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韓瀟瀟 |
黨的建設 |
黨建引領民族地區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研究——以湖北恩施T鄉共同締造活動為例 |
30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張澄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
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文化建設思想研究 |
31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陳淑芹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齋藤幸平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視角 |
32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呂湘峰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鄂西民族地區鄉村產業綠色發展研究 |
33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布合力其木·吐遜 |
思想政治教育 |
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情感教育策略 |
34 |
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 |
莫國俊 |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 |
海疆治理視角下國家認同的形成——基于北部灣兩個抵海村落的考察 |
35 |
經濟學院 |
陳德鋒 |
應用經濟學 |
縣域銀行競爭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 |
36 |
教育學院 |
賀金泊 |
教育學原理 |
教師干預校園欺凌的意愿、行為選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
37 |
教育學院 |
龍婧 |
小學教育 |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實施調查研究——以第三學段為例 |
38 |
管理學院 |
徐柏雯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永久在線、永久連接”視角下青年用戶社交媒體倦怠影響因素研究 |
39 |
管理學院 |
曾令嫻 |
會計 |
權力配置差異化下的企業雙元創新效應研究——基于民營企業引入國有資本的雙案例分析 |
40 |
管理學院 |
鄭午蔭 |
會計 |
ESG實踐的共享價值創造路徑與效果研究——以青島啤酒為例 |
41 |
管理學院 |
余鑫鑫 |
會計 |
國有企業聚焦主責主業驅動核心競爭力研究——以中核集團為例 |
42 |
管理學院 |
何蜜蜜 |
會計 |
創新平臺生態系統的價值共創研究——基于海爾HOPE平臺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
43 |
管理學院 |
吳德滿 |
會計學 |
鏈主企業助推鏈上企業創新研究 ——基于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證 |
44 |
管理學院 |
黃登 |
企業管理 |
人形服務機器人擬人化對顧客契合行為的影響研究 |
45 |
管理學院 |
袁巒 |
企業管理 |
數字化轉型對裝備制造企業組織韌性的影響機制研究 |
46 |
國家安全學院 |
李浩 |
公共管理 |
公共服務動機對城市社區工作者績效水平的影響研究——以武漢市為例 |
47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徐悅悅 |
材料與化工 |
空位調控及異質結構建增強g-C3N4基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48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馬耀庭 |
材料與化工 |
基于硼酸酯和亞胺動態鍵的可回收型環氧和乙烯基樹脂的制備與性能研究 |
49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謝沅芝 |
分析化學 |
基于紫外光解離質譜的酰基鏈長對酰基載體蛋白構象調控機制研究 |
50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石桂蓮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離子液體調控高性能環氧樹脂網絡拓撲結構及其性能研究 |
51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唐莉秋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基于雙活性位點有機正極的分子結構調控及其鋅離子儲存性能 |
52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劉文龍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基于Mo?CTx MXenes復合電極的構筑及儲鉀機制研究 |
53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姜潘穎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UiO-66前驅體改性Pt基催化劑及其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反應性能研究 |
54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馬瀏原 |
物理化學 |
銦基硫化物的可控制備及儲鉀性能研究 |
55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劉煥敏 |
物理化學 |
單原子催化劑光催化生物質平臺分子選擇性氧化協同產氫性能研究 |
56 |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趙玉蓮 |
有機化學 |
光驅動磺酰肟醚和硝基異脲參與的碳-碳鍵和碳-氮鍵構建 |
57 |
生命科學學院 |
田貴林 |
發育生物學 |
芹菜素靶向APP調節AMPK /TFEB信號通路促進GLUT4表達 |
58 |
生命科學學院 |
徐曉寧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基于斷裂crRNA的CRISPR-Cas12a功能調控及核酸檢測應用 |
59 |
生命科學學院 |
普豪禎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三種基因編輯大豆的鑒定與定量檢測方法研究 |
60 |
生命科學學院 |
石開元 |
細胞生物學 |
SARS-CoV-2識別家兔和野兔ACE2受體的分子機制 |
61 |
資源與環境學院 |
劉欽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氮摻雜活性炭對小分子極性VOCs的吸脫附性能研究 |
62 |
資源與環境學院 |
張勝男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金屬陽離子與黏土礦物介導的多聚磷酸鹽(polyP)水解研究 |
63 |
資源與環境學院 |
常世鑫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結晶氮化碳的制備與光催化CO2還原性能研究 |
64 |
資源與環境學院 |
陳蒙蒙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洪湖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作用對氮磷運移的影響研究 |
65 |
藥學院 |
饒艷敏 |
藥學 |
廣陳皮質量快速評價的納米效應可視化傳感新方法 |
66 |
藥學院 |
沈霖創 |
藥學 |
牛舌草化學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
67 |
藥學院 |
高陽 |
藥學 |
真菌來源(+)-β-恰米烯合酶ChamTS的催化機制研究及其產物的高效生物合成 |
68 |
藥學院 |
呂思思 |
中藥 |
異鉤藤堿及其結構類似物對前額葉皮層錐體神經元興奮性的調節機制研究 |
69 |
藥學院 |
朱盛鵬 |
中藥 |
口服智能雙層粘附性水凝膠載木香烴內酯用于靶向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
70 |
藥學院 |
蔡創 |
中藥學 |
可注射肽液晶凝膠介導細胞定向排列并促進肌肉缺失恢復的研究 |
71 |
藥學院 |
潘長能 |
中藥學 |
杜鵑蘭種子萌發菌的篩選及共生機制初探 |
72 |
數學與統計學學院 |
鄧振花 |
應用數學 |
幾類分數階時滯系統的擬一致穩定研究 |
73 |
數學與統計學學院 |
王艷敏 |
應用數學 |
隨機微分方程平均化理論研究 |
74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何昊鍵 |
光學工程 |
飛秒激光制備YG15硬質合金表面微織構的加工技術和性能研究 |
75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馮朝德 |
光學工程 |
MGZO透明導電薄膜的制備及其光電性能研究 |
76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林喬松 |
通信工程 (含寬帶網絡、移動通信等) |
復合薄膜EFPI型光纖探頭設計及聲波傳感系統實現 |
77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楊順宇 |
通信工程 (含寬帶網絡、移動通信等) |
無速率16QAM的SDR傳輸實現 |
78 |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完顏靜萱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超分辨率增強的遙感圖像目標檢測算法研究 |
79 |
計算機學院 |
余浩鑫 |
計算機技術 |
基于云邊協同車聯網的多維度協同計算卸載優化方法研究 |
80 |
計算機學院 |
張文科 |
計算機技術 |
考慮行人心理因素的應急疏散仿真模型與實驗研究 |
81 |
計算機學院 |
陳婷 |
計算機技術 |
基于深度學習的遙感圖像語義分割方法研究 |
82 |
計算機學院 |
耿想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基于張量方法的電力換流設備監測研究 |
83 |
計算機學院 |
徐昊翔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基于自監督學習和圖Transformer的交通流量預測模型 |
84 |
計算機學院 |
洪雨欣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面向視覺數據學習的核心集選擇與時空建模優化 |
85 |
計算機學院 |
李軒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基于對比增強與注意力機制的交通流量預測模型 |
86 |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
陳庭飛 |
生物醫學工程 |
基于碳納米材料的環境雌激素生物醫學傳感 |
87 |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
李響 |
生物醫學工程 |
基于腦狀態的重復性亞腦震蕩時空節律網絡耦合及其變異性研究 |
88 |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
何思燕 |
生物醫學工程 |
細胞黏附分子EphB6調控神經突觸形成的分子機制研究 |
89 |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
廖義龍 |
生物醫學工程 |
基于多生理參數的情緒智能識別方法研究 |
90 |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
韓逸飛 |
生物醫學工程 |
基于深度學習的分布式足跡鑒定技術研究 |
91 |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
鄭日豪 |
生物醫學工程 |
基于自適應去噪與多分支并行融合的低光照目標檢測算法研究 |
92 |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
李思怡 |
生物醫學工程 |
融合全局注意力機制的降采樣殘差網絡的MRF參數量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