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院聯合中科院昆植所、大理大學開展“中西部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學術研討
8月20-21日,第二屆“中西部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學術會議在大理大學召開。我校藥學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大理大學共同圍繞天然藥化研究的最新動向和中西部生物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工作開展了學術交流與研討。
會上,大理大學校長丁中濤說,大理大學致力于滇西特色藥用植物開發,構建了支撐云南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的生物醫藥學科群,利用云南省豐富的天然藥物資源優勢,在昆蟲藥、植物藥、民族藥研發領域形成了優勢特色。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長普諾·白瑪丹增認為,在西南地區開展生物資源研究,要致力于區域內植物資源的認識、利用與保護工作,聚焦生態文明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需求。我校科學研究發展院院長覃瑞表示,西南地區生物資源豐富,云南擁有“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的美譽,是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者的向往之地,我校將與中科院昆植所、大理大學進一步加深交流合作,在中西部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方面形成一批有重要影響力的科研平臺和科研成果。
會議中,我校劉吉開、王獻、李昕陽,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普諾·白瑪丹增、耿長安、江世友、肖國志,大理大學姜北、肖懷、王家鵬,NPB副編審張凌等專家學者分別圍繞中西部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作了學術報告。其中,劉吉開教授就抗衰美容與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現狀、未來前景作了專題報告。報告指出,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美容健康和延緩衰老越來越重視。目前抗衰老藥物新靶點的探索取得重要進展,基于生物老年學研究的抗衰老藥物研發將為醫療保健、制藥行業帶來廣闊的市場前景。王獻教授就基于腸道菌群和宿主代謝的消化道疾病標志物篩選及黃酮苷的作用機制研究作了專題報告。她近年來通過構建基于質譜的代謝組學方法,開發了廣泛靶向及定量代謝組學分析技術,篩選和檢測了臨床消化道疾病的特征代謝標志物,為尋找作為消化道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新靶點提供了理論依據。
參會人員對學術報告進行了深度研討交流。劉吉開教授對會議作了總結,對專家報告作了點評,引起與會專家的共鳴。
作者:文心
責編:張星
審核:江瑩
上傳:張星
作者: 責編:張星 審核: 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