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我倍感榮幸。我將不負黨和人民重托,忠實履行神圣職責,凝聚共識和力量。我要緊跟黨的腳步,以積極奮進、斗志昂揚的姿態,做新征程上的奮進者、開拓者和奉獻者,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充分發揮黨代表作用,當好學生領路人,守護民族團結之花。”黨的二十大召開在即,瑪日耶姆古麗·吾布力喀斯木激動地說。

瑪日耶姆古麗·吾布力喀斯木是我校藥學院2008級校友。現任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紀委書記。今年當選中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代表。

談起母校,這位朝氣蓬勃、年輕漂亮的維吾爾族青年教師滿是感恩:“我是來自中南民族大學藥學院2008級藥物制劑專業的瑪日耶姆古麗·吾布力喀斯木,也是今年黨的二十大代表。回首過去,當年稚嫩的少數民族女孩,在您寬廣的懷抱中,獲得了知識的瓊漿,智慧的力量,做人的道理,在學校領導的栽培和各位老師的精心關愛下,茁壯成長為一名少數民族黨員教師,堅定地走上了‘立德樹人’這條道路。離開學校的這10年,我將‘篤信好學,自然寬和’的校訓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腳踏實地,將民族團結的金種子撒向大地。感恩母校教誨,讓我心中充滿信念,不畏艱難,砥礪遠航。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我定當認真履職盡責,也祝福母校蒸蒸日上,續寫精彩華章;祝福老師們,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祝福學弟學妹們秉承校訓,增志氣、強骨氣,提底氣,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武漢,承載著瑪日耶姆古麗最初的夢想。那是2007年,18歲的瑪日耶姆古麗第一次離開家鄉新疆喀什,前往中南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報到。初到武漢的她,由于不適應濕熱的天氣和不同于家鄉的飲食習慣而苦惱。細心的輔導員發現了她的異樣,經常利用業余時間開導她,還鼓勵她參加校藝術團、籃球隊等社團,勇敢邁出大學生活的第一步。
“當初,輔導員給了我最大的安慰。”正是從那時起,瑪日耶姆古麗萌生了畢業后做輔導員的想法,“就像輔導員幫助我一樣,去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學生,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
大學時光匆匆而逝,2010年夏天,武漢東湖中學迎來了第一批新疆籍學生。孩子們當中,有的不適應這里的高中教學和生活節奏,瑪日耶姆古麗陪他們一起上課,利用課余時間教這些孩子說普通話,一對一進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回到學校,瑪日耶姆古麗又聯系了學校志愿者協會,將東湖中學納入到中南民族大學“伴飛”志愿服務項目中,定期幫扶。由此,這群新疆班高中生的學習和生活開始轉變,很多學生都考上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學。
瑪日耶姆古麗在學校、老師和同學的關愛下一步步成長,在學業和社會實踐方面都取得了優異成績。2012年畢業時,她被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并留校工作,如愿成為中南民大專職輔導員兼新疆籍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我讀書時,老師和同學們特別關愛我,我也會像他們一樣關愛我的學生。”瑪日耶姆古麗說。
成為輔導員后,為引導各族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瑪日耶姆古麗創辦了“好巴郎”民族團結工作室。“工作室以幫助各民族學生提升學業成績為核心,通過促進各族學生共同進步來增進民族團結。”瑪日耶姆古麗說。經過多年的發展,工作室逐漸成為我校教育創新實踐平臺一個響亮的品牌,先后有近千名學生從這里獲得了學業、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幫助,而瑪日耶姆古麗也從新疆學生的“知心姐姐”,變為各民族學生的“知心姐姐”。
從學校“民族團結標兵”到“湖北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再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并當選全國青聯委員,瑪日耶姆古麗獲得了很多榮譽。但在她看來,更珍貴的是在這些經歷中收獲了友誼和感動。
在民大工作的3年,瑪日耶姆古麗在輔導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辛苦的付出得到了同事和學生們的一致好評。然而,她卻在此時選擇回到新疆,到新疆大學從事輔導員工作。
“當時有個前輩跟我說,如果以后想一直從事新疆籍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和教育工作,最好先回到新疆,去更加深刻地認識和了解當地大學生的思想狀態。”瑪日耶姆古麗如是說。到了新疆大學,瑪日耶姆古麗迅速調整自身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其間,她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主動提出到南疆深度貧困村駐村一年,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助理,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幫助大家擺脫貧困。“我覺得這一趟新疆之行是非常充實的,而且讓我受益良多。”瑪日耶姆古麗說。
2019年,瑪日耶姆古麗到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工作,為疆外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提供貼心指導服務。“輔導員工作是一份用愛心包裹起來的事業,我的秘訣是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與他們打成一片。”談起如何做好學生工作,瑪日耶姆古麗自豪地說,要拿真心換真心。培養一個學生,待他成長成熟后,還回頭叫你一聲“老師”,這種喜悅之情和自豪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在天津市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工作室兼任教師期間,瑪日耶姆古麗分管140余名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少數民族學生遞交入黨申請書、應征入伍、參與服務西部計劃的越來越多,獲得獎學金比例、就業率也逐年提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瑪日耶姆古麗心系夢開始的地方——武漢,她第一時間參與中南民族大學校友組建的“保衛大武漢”民間志愿服務隊,線上線下籌集醫療物資,在武漢封城第二天就將籌集到的1200個N95口罩、700個護目鏡、3000套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第一時間送往武漢12家醫院。志愿工作期間,籌備募捐、采購物資、協調物流、組織配送……看似簡單的工作,卻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當時身兼數職的她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40天內,這支“保衛大武漢”民間志愿服務隊累計募集90.5萬余元,援助了武漢近百家醫院、社區。
“總得做點事情,心里才會踏實。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我們只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才能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再次回憶起那段抗疫經歷,瑪日耶姆古麗坦言。
瑪日耶姆古麗經常把自己比喻成“石榴花”,因為火紅的石榴花才能孕育出火紅的石榴,讓石榴籽聚集在一起。在她的努力下,各族學生之間的交流交往交融得以促進,大家都已經把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地印刻在了心里。她目光堅定地說:“維護民族團結是我神圣的責任。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永遠做一朵堅決維護民族團結的‘石榴花’,踐行一名少數民族黨員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