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專業于 2011 年獲得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2012 年開始招生?,F有碩士生導師 32 人,約 90%的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15 人,講師 10 人,1 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本專業下設民族藥學、中藥化學及其質量標準、中藥炮制與鑒定學、中藥藥理學、中藥藥劑及中藥質量分析五個研究方向,依托國家民族藥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民族藥學三級實驗室、湖北省民族藥物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民族藥物研發推廣中心、武漢市民族醫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與平臺,擁有包括核磁共振儀、高分辨質譜儀等在內的各類儀器設備,在本領域具有較雄厚科研實力。構筑了基于中醫藥(民族醫藥)理論與中藥民族藥資源學、鑒定學、化學、藥理學、炮制學以及系統生物學技術相結合的中藥學和民族藥學研究體系,在中藥民族藥的資源研究、質量控制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及質量標準研究、活性成分與藥效物質基礎研究、炮制作用和炮制機理、制劑工藝及新制劑開發研究,以及民族醫藥理論整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特色。
本學科培養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適應我國中藥及民族醫藥事業需要,具有創新意識、科研能力和發展潛質的高層次研究型中藥學專業人才。畢業后能夠承擔高等醫藥院校、科研機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能勝任或承擔政府機關部門以及企、事業單位的相關管理和專業技術工作。近 5 年第一志愿報率考慮逐年增加,一本院校本科生占 40%以上,調劑生中含 211、985大學畢業生。
本學位點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科研教學工作,積極擴大國內外影響。其中一個教師團隊獲得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近 5 年共承擔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省部級各類科研項目 50 余項,獲得科研總經費達 2500 萬元。發表論文 30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錄 120 篇,出版專著 10 余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30 項,獲得科研獎勵 10 余項,其中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同時,研究生導師和學生積極參加國內各項學術會議,分別在中國國際民族醫藥論壇、全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中英藥物化學學術會議、亞太民族植物學論壇、中藥與天然藥物現代化新劑型新技術國際學術會議、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新型給藥系統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全國藥用植物及植物藥學術研討會、全國毒性中藥飲片學術研討會等學術會議作報告及學術交流,其中作大會及分組報告 10 余人次,在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
責編:張星
審核:江瑩
上傳: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