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星光丨生科學院2019級李沅恒:學不言棄,挑戰未知,勇赴清華之約
作者:汪雨婷 李雲風 來源:黨委宣傳部
勤學上進,不斷追求夢想,對每一件事都有高要求,生命科學學院2019級的李沅恒成功保研清華。平均學分績點高達4.03,8門核心課程全部90分以上,其中6科達95分以上;拿下國家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收獲三好學生、優秀導生、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斬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省級二等獎、湖北省第八屆大學生生物實驗技能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傳染病預防知識競賽省級一等獎等眾多獎項……在奮斗的歷程中,他始終牢記自己的座右銘——生命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做過什么。
學業:細細耕耘,助人助己
2019年,李沅恒考入民大,開始了自己的奮斗新征程。在他看來,好的學習成績能夠帶給自己好的心情和持續堅持的動力。李沅恒有通讀課本的習慣,認真對待每一個章節、弄懂每一個知識點是他對自己的基本要求。他將不懂的問題都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當積累了10-20個問題之后,就利用課余時間去請教老師。他坦言,去辦公室向老師當面請教問題的“一對一”方式能使自己收獲更多。在老師的講解中,他不僅能完全掃清知識盲區,還常常收獲“意外之喜”,不斷開拓新思路。如此的長久積累,為他的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此外,他還將更多精力投放在閱讀專業領域的最新文章和跟蹤最新科研動態上,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
寒暑假期間,李沅恒總會在開學前兩周根據選課情況,對新學期的課程學習做好規劃。對于有期中考試的科目,他會提前預留復習時間,認真備考。盡管期中考試占比不高,但是他覺得可以通過期中考試檢測自己前半學期的學習情況,由此調整后半學期的學習狀態,并據此制定期末考試的目標。正是在每一次的及時調整中,李沅恒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
一花獨放不是春。李沅恒身為中共預備黨員,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積極參加學院黨組織舉行的各類活動,并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在學習和生活中主動幫助有需求的同學。每學期末,李沅恒會組織班里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分工合作,專門抽出周末一個下午的時間,為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答疑解惑。當時他負責的是較難的課程《遺傳學》。在線上線下幫助同學們的過程中,李沅恒不僅鞏固了專業知識,還提升了自己講解題目的能力。當看到同學們在他的幫助下順利通過考試時,李沅恒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李沅恒組織的幫扶活動現場
科研:走必經之路,試未經之事
在大一時,李沅恒就有了進實驗室的想法。一開始,他并沒有親手做實驗的機會,只能幫學長學姐們打雜。對此他沒有抱怨,反倒格外珍惜,每次都積極往實驗室跑。洗瓶子,裝槍頭,觀摩實驗,對于當時的李沅恒來說,這是難得的學習機會,也為一學期后他著手實際操作積累了經驗。對于沒有接觸過的實驗,剛開始李沅恒覺得有些摸不著頭腦,手腳也略顯笨拙,但他深知這些實驗室里的細枝末節是必須要經歷的,為此他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耐心。
實驗結果的不確定性是李沅恒實驗過程中的最大樂趣。無意間的操作,可能會帶來不錯的結果,這些都激勵著他不斷求知與探索。他喜歡嘗試和體驗新事物,盡管選擇未知意味著承擔風險,但他覺得勇敢面對更重要。
李沅恒在實驗室做實驗。
對生命科學學院的學生來說,野外實習的經歷必不可少。身處實踐基地時,李沅恒能深切感受到真實的植物體、昆蟲與實驗里DNA、細胞的大不相同。野外實習,采集樣本的經歷帶給他宏觀層面的感知。這些宏觀的感受與實驗室里那些微觀的細胞及分子一起,構建起李沅恒宏微觀相統一的整體概念。
競賽:為保研添磚加瓦,助力清華夢圓
回顧自己的大學生活,李沅恒用“逆流而上”4個字概括。
大一時,李沅恒沿用高中的學習模式一心學習。不久后他發現大學的學習要求比高中更加具體和嚴格,于是他要求自己全面發展。從學長學姐那里獲取保研相關信息之后,大二的李沅恒開始參加競賽。每學期伊始,他都會將這學期的比賽羅列出來,綜合考慮興趣愛好、難度、含金量等因素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選擇性地參加比賽。每場團隊競賽李沅恒都抱著“不可放棄”的決心,抱著不辜負團隊的責任心。每一次決定他都全力以赴,每一步他都走得嚴謹踏實。保研的序幕,也在一次次的競賽中漸漸拉開。
大二時,李沅恒進入老師實驗室研究課題。那時的他深感迷茫,但他知道自己“不會一直是洗瓶子的那個人”。“熟能生巧”后的李沅恒,常常以一篇綜述為開頭,讓自己更清楚地了解老師科研的進度,從而為自己接下來的進展做好鋪墊。
拿到清華大學的入營邀約,對李沅恒來說是一個驚喜。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激動又緊張的他決定赴清華之約。面對來自985、211學校的隊員,李沅恒懷著“看到他們比較積極,所以我也不能懈怠”的心態一步步規劃。在參加夏令營的過程中,李沅恒一邊感嘆相關機制的巧妙,一邊與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小組活動中,大家聚集在一起探討聯合國機構面臨的一些難題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每個成員都要上臺演講。李沅恒十分欣賞這種學科交叉的模式。一個問題,用生物學的思路走不通,說不定換成數學或化學的思維就能夠有新的突破。在這樣的交流中,李沅恒也拓展著自己的思路。
李沅恒在清華夏令營與隊友獲獎
選擇保研院校時,李沅恒做了一個有趣的類比。他在綜合考量學校、專業等因素之后,將所有的院校分為“沖、穩、保”3檔,在每一檔中選擇一兩個院校進行投遞。準備簡歷時,他根據實際經歷保證簡歷的真實性,不給自己“挖坑”。保研準備期間,李沅恒會對照簡歷,再一次進行復習,確保對自己的簡歷足夠熟悉,以便更好應對保研面試中的難題。
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再充分的準備也無法保證百分之百的出色發揮。在清華大學的面試過程中,李沅恒有一兩個問題沒能回答得很完美,當時的他感到了一些失落,但他并沒有過分糾結,因為小小的減分項不會決定全部的成敗。談到自己面試滿意的方面,他說:“老師針對我科研經歷的提問我都回答得很好,當時表述得也比較精練。”誠然,這樣的應對自如,離不開腳踏實地地完成實驗、一步一印地參加競賽和保研前期的充分準備。
回看大學4年的奮斗歷程,李沅恒深信“不問初心,方得始終”。在他看來,榮譽和獎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樁樁他想要做好也應該做好的事情。
櫻花已燦,又一個春日來臨。當再次談起夢想時,李沅恒眼中有光。他說,自己會一路前行,堅持科研,為國家貢獻時代青年的一份力量。
責編:劉瓊 審核:潘文君 上傳:馮珊珊 發布時間: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