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胡煥庸線”提出90周年之際,我院“胡煥庸線”“三交”調研隊的同學們分別于1月15日、18日前往位于“胡煥庸線”上的云南騰沖和四川木里,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探尋各民族“三交”歷史,汲取新時代奮進力量。
調研現場照片。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供圖
騰沖分隊的同學們在當地居民和我校經濟學院蔣欣語同學的帶領下,先后前往騰沖博物館、騰沖市民族完全中學、騰沖——璦琿中國人口地理分界線主題公園、滇西抗戰紀念館、和順古鎮、艾思奇紀念館、司莫拉佤族村等地,通過參觀、學習和調研,深入探尋騰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印記。在司莫拉佤族村,同學們通過重走習近平總書記的調研之路,親眼見證了各民族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富裕、共同發展的生動實踐,深刻體會到各民族“三交”在鄉村振興中的強大動力。
木里分隊的同學們在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瓦年機同學的陪同下,經云南麗江中轉,路過玉龍縣楊善洲紀念林、民族團結示范村黑水一村等地,穿過雪山與金沙江,最終到達木里藏族自治縣俄亞納西族鄉卡瓦村和大村村。在俄亞納西族鄉,同學們通過走訪與觀察,感受當地多彩文化,了解當地納西族與漢族、普米族、藏族等各民族群眾共同生產生活的現狀,體會在黨和政府各種政策的幫扶下,當地村落的發展與變化。通過調研,同學們對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三交”現狀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通過此次調研活動,同學們受益匪淺,見證了當地各民族相互依存、攜手共進、共同發展的鮮活事例。各民族人民在交往中增進了解、在交流中促進合作、在交融中凝聚共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邁向美好明天。展望未來,同學們表示一定會矢志不渝地傳承和發揚民族團結精神,以實際行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責編/張笑宇、王健、熊永恒 審核/李學保、賀展 上傳/湛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