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學科簡介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是民族學一級學科所屬的重要學科方向,主要研究民族與民族主義、民族關系、民族問題等社會歷史現象及其一般規律的科學。本學科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正確解決民族問題,調控民族關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方法和途徑。
中國民族理論學科的形成,是馬克思主義民族問題基本理論與中國革命、建設以及改革開放中的中國民族問題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1956年制定的我國12年科學研究規劃中,將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正式列為一門獨立學科,標志著我國民族理論學科正式形成,至今伴隨中國民族工作的實踐已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
中南民族大學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研究歷史悠久,匯聚了岑家梧、嚴學窘、吳澤霖、彭英明、吳永章等國內一流學者,在民族理論與政策領域的研究成果享譽學界。我校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2002年開始招收碩士生,2006年中南民族大學獲得民族學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并于2007年開始招生,標志著我校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學科建設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近十年來,本學科點在國內外權威及核心期刊上發表了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20余部。其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政策評估”“少數民族文化建設”“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城市民族工作”“民族關系預警”“邊疆民族地區安全治理”“黨的民族干部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論文,出版了一大批學術專著,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本學科點獲得國家及省部級項目20余項,包括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的民族政策研究”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視域下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研究”“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研究”,以及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立項經費達到500余萬元。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7項,二、三等獎20余項。“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有關邊疆安全治理、城市社區治理、民族地區扶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等領域撰寫的30余份研究報告,被國家領導人、中辦/國辦、國家民委以及其他省部機關采用。
中華民族共同體學學科簡介
中華民族共同體學是民族學一級學科自設的二級學科方向。本學科作為新興交叉學科展示著勃發的生命力,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產物,是新時代民族工作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的產物。
本學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馬克思主義民族與共同體理論、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等為主要研究領域,運用多學科理論方法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理論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本學科按照一級學科進行提級管理,擁有一大批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領域內卓有建樹的專家學者,現有博士生導師17人。
本學科致力于培養從事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和建設的高級專門人才,學成后可從事中華民族共同體學的研究,也可從事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亦可作為交叉學科人才從事其它各種綜合型工作,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
責編:龔喬 審核:賀展、李從浩、李學保 上傳:文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