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我院暑期社會實踐成果匯報會在學院508會議室舉行。學院專任教師彭茜、趙益晨、熊詩維參加會議。4支實踐隊伍帶著滿滿的收獲與感悟,依次登臺分享實踐故事,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學子扎根基層、服務社會的責任與擔當。
暑期社會實踐成果匯報會現場照片。張水清 攝
“石榴文脈行隊”通過分析公眾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知及綜合類博物館教育功能的應用,發現公眾普遍期待能通過專題展覽深化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歷史文化脈絡的理解,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同心‘鑄’夢隊”從文化相通的視角研究博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現狀,通過訪談博州青年、走訪民族互嵌式社區和勝利大巴扎,重點調研了當地民族文化交融情況及政策落地成效,直觀感受到多元文化共生共榮的生動場景。“尋火探源隊”通過實地考察隨南白兆山抗日根據地一帶的紅色遺址,深入了解革命歷史,弘揚民族精神,賡續城市文脈。“訪村問旅隊”選取了湖南貴州兩省八個民族村落進行調研,圍繞各村旅游開發現狀及其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實踐路徑進行了階段性分析。
匯報結束后,評審老師逐一進行點評指導。趙益晨對同學們扎實的調研材料給予了肯定,同時指出部分調研報告存在“地方志”式的寫作傾向,強調需緊扣實踐主題深化寫作內容。熊詩維提出,調研成文需注重兩方面提升,一是對調研點的選取依據作出清晰闡釋,二是嚴格核實引用文獻的格式與內容準確性。彭茜結合自身以往擔任社會實踐評委的經驗,為同學們的成長進步點贊,鼓勵大家主動向老師請教寫作方法,進一步打磨研究成果。
經評審,“訪村問旅隊”獲評一等獎,“同心‘鑄’夢隊”獲評二等獎,“尋火探源隊”、“石榴文脈行隊”獲評三等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成果匯報會的圓滿舉行,不僅集中展示了我院學子扎根實踐、服務社會的豐碩成果,更激勵著青年學予以更飽滿的熱情投身基層實踐,在服務民族團結與社會發展中書寫青春華章。
暑期社會實踐成果匯報會頒獎現場照片。張水清 攝
責編/李江東 審核/方清云、李從浩 上傳/湛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