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學院教師發表了有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的系列文章,對中華民族共同體交叉學科、概論課教材、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歷史等進行了深入研究。
李從浩教授7月發表于《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的文章《<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蘊含的交叉學科要素》,梳理了概論教材出版的背景、過程和意義,認為隨著該教材的正式出版,中華民族共同體學的學科建設必將深入推進。
方清云教授7月發表于《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的文章《從“天下觀”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明意蘊——教材關鍵概念解析》,闡釋了中國古代的“天下觀”產生的時間和內涵,認為“天下觀”在中國的民族觀發展進程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連接著“華夷觀”,也對中國近代民族國家觀和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觀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裴圣愚教授8月在《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發表的文章《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學交叉學科的思考》,對設立中華民族共同體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分析,認為積極培育和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學交叉學科,將極大推動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
趙夢涵博士9月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發表的文章《撫柔殊俗:唐與突騎施關系研究》,運用充分的史料,梳理了唐朝中央政府對突騎施的羈縻之治,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歷史進行了進一步研究。
作者:龔喬 審核:賀展、李從浩 上傳:龔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