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邊疆治理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們要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各項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
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邊疆治理各方面全過程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我們的全部事業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都根植于這個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必須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邊疆治理各方面全過程。
要加強戰略規劃和統籌協調,把邊疆治理有機融入各方面事業發展。加強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深度融合,增強戰略宏觀引導、統籌協調功能,強化規劃銜接落實機制。有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勇于擔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邊疆地區各級黨組織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一以貫之同黨中央精神對標對表,并落實到各項規劃、法規、政策、項目的具體謀劃和實施中。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立健全考核激勵制度,關心關愛基層干部特別是條件艱苦地區干部,激勵干部銳意進取、大膽開拓、擔當作為。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邊疆地區一個都不能少
推進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和重要任務。因歷史和地理等方面原因,邊疆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落后于經濟發達地區,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短板。而邊疆地區又多是民族地區,其發展事關我國民族團結的大局。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這說明,中國式現代化是所有地區都進入現代化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講,推進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必須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從這個意義上看,推進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意義非凡。
要把邊疆地區發展納入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納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西部大開發新格局、東北全面振興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是推動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實現陸海統籌,是我國陸疆和海疆融合治理的重要思路。一方面,要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動興邊富民,穩邊固邊;另一方面,要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要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區域發展布局相銜接,將邊疆地區的區域發展布局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同起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邊疆地區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以改革開放增動力、添活力,揚長避短,做強做大沿海沿邊、內外聯通等優勢,探索和打造適合自身特點、行之有效的開放高地,在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中,科學確定自身發展位置,提高邊疆地區開放水平,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將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與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
堅持把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工作的主線
我國邊疆地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多民族聚居,而民族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重大問題。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搞好民族團結、做好民族工作,事關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事關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做好邊疆地區工作,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就要全面準確領會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來深刻認識和把握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歷史方位,把推動各民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奮斗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要牢固樹立“五個共同”的正確中華民族歷史觀,正確認識我國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書寫了輝煌的中國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中華各民族關系的五個維度,即各民族血脈相融,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的歷史根基;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華民族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內生動力;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華民族鑄就多元一體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經濟相依,是中華民族構建統一經濟體的強大力量;各民族情感相親,是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堅強紐帶。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就是要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堅持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作為邊疆治理的底線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要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貫徹到邊疆地區各項工作中,確保總體國家安全觀在邊疆地區不折不扣地加以貫徹落實,引導各族人民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治意識,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要提高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和分裂活動,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鞏固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基層基礎,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加強對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闡釋,增強對中華文明突出的統一性和包容性的理解,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完善邊疆地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邊疆地區社會治理效能和水平,著力推動邊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邊疆地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把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作為重要的工作領域,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提高邊疆地區教育水平,促進中華民族大團結。加強邊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夯實邊疆地區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物質基礎,增強邊疆地區各族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強化科技賦能,提高衛國戍邊整體能力。
推進邊疆治理,需要強化理論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邊疆史和邊疆治理相關的多學科研究,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邊疆學知識體系。”這是對我國邊疆學界提出的要求。加快構建中國自主的邊疆學知識體系,就需要我國學術界構建中國邊疆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加強邊疆史和邊疆治理研究需要多學科交叉,借助相關學科的深度交叉與融合,深化邊疆歷史和邊疆治理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這就需要在交叉學科門類下設置一級學科,從學科設置方面構建中國邊疆學一級學科體系,為中國邊疆史和邊疆治理研究實現創新突破夯實基礎。要制定中國邊疆學學科發展規劃,即將設立的中國邊疆學一級學科,需要加大碩士、博士點布局和支持力度。加強邊疆史和邊疆治理研究,迫切需要組建中國邊疆學會,作為統合全國邊疆研究力量的國家級學術團體和學術平臺,推動中國邊疆學學術研究和知識普及工作。借助中國邊疆學會,有效開展對外學術斗爭,占據國際話語權,以中國邊疆學的學術能力應對國外在邊疆問題上對我的指責和歪曲,避免學術問題政治化。有關部門要為邊疆治理研究發揮理論支撐作用提供必要條件,疏通出版渠道,解決成果出版不暢的問題。同時,我國邊疆學界需要推出更多具有影響力、說服力的研究成果,并運用好研究成果,講好新時代中國邊疆治理故事,講好中國“大一統”傳統和中華文明突出特性。學術戍邊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需要扎扎實實地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修養和綜合素質過硬的邊疆治理研究隊伍。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一級研究員)
轉載自:國家民委微信公眾號 202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