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化,男,湖北竹溪縣人,1992-1996年在原中南民族學院化學系生物化學專業學習,并獲得學士學位;1996-1999年在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工作;1999-2004年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進行研究生學習,獲得博士學位;2004年11月至2008年2月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間分別獲得美國泌尿學會獎學金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獎學金;2008年3月,作為引進人才到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工作,被聘為副教授并擔任碩士生導師;其現研究方向為腫瘤細胞信號轉導及藥物治療,擁有獨立的實驗室,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武漢市青年科技晨光計劃基金項目各一項,至今已在《Cancer Research》、《Amercian Journal of Pathology》、《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研究論文20余篇。
人生往往潛藏無數機遇。對于我校92屆校友李文化——這個小學時候唯一目標,便是考取鄉鎮中學的年輕人來說,或許沒有想過,多年以后的自己,能夠有幸進入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失而復得,彌足珍貴
“有些東西你失去過,才會加倍珍惜。”李文化自96年從我校生物化學專業畢業后,進入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成為一名朝九晚五的工作人員。“當時只想通過考研改變自己的生活現狀。”他向單位請了3個月的假期,破釜沉舟,潛心學習,以優異成績考取了武大生科院研究生,“一切不過從零開始,微生物學,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李文化格外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讀研期間,他一心從事科學研究,先后在SCI發表了3篇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另有2篇論文被國內核心期刊所收入,作為優秀畢業生順利畢業。
機遇來臨,趁勢而上
畢業前夕,一次偶然的校友引薦,鋪就了李文化通往哈佛大學的道路。“在美國,我從事與微生物學無關的前列腺疾病研究,等于一切又回到了零。”只不過這次的零,對李文化來說,是一個更大的挑戰——語言的溝通障礙,師長朋友的遠離,全新領域的謹慎摸索……
簡陋的出租房里,一張床,一盞臺燈,一個衣柜,一套沙發椅,就連桌子板凳都沒有。“每天回到房間,吃個飯洗完澡,就開始坐在床上閱讀大量英文文獻。”皇天不負苦心人,通過在實驗室里的刻苦學習與鉆研,3個月后,李文化對前列腺疾病的研究工作開始逐漸上手,并于2年后,在美國一家權威雜志發表了關于癌病研究的論文,緊接著又在《美國病理學雜志》成功發表了屬于自己的第2篇論文,令導師與身邊同事刮目相看。
2008年,李文化博士作為引進人才回到國內,任教于武漢大學,并組建了自己的實驗室,從事肝癌領域的研究。“由前列腺疾病研究轉換到肝癌研究,對我來說又是一次從零開始。”如今,他的實驗室已步入正軌,各項科研設備基本完善,正希望通過努力,實現新的突破。
“每個階段都要給自己樹立新的目標”、“無論結果如何,只要努力了,就是一種快樂”、“在大學的舞臺上,我們不僅要學會學習,更要學會做人處事”、“民大的環境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大家應該好好珍惜”……每一句從李文華博士口中道出的良言,無不透漏一股學者特有的儒雅與親切。
柳暗花明,又是一村
采訪后記:正如李文化博士所說,零不可怕,只要全心努力,付出總會得到應有的回報。一個人困在零中舉足無措,就變成了囚。試圖實現零的突破,相信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編輯 湯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