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教授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研究成果 |
發布時間:2025-01-13 瀏覽次數: |
2025年1月7日,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我校張華課題組和南方科技大學何川課題組在有機硼化學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以二鹵代BODIPY為原料,利用去對稱化策略,實現了鈀催化的不對稱碳氮偶聯反應,高效、高對映選擇性實現了3-胺基-BODIPY的構建。這類硼手性3-胺基-BODIPY在手性光電材料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這是硼手性3-胺基-BODIPY的首次報道,論文題為“Catalytic asymmetric C–N cross-coupling towards boron-stereogenic 3-amino-BODIPYs”。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占保權和南方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任李慶為第一作者,張華、何川教授為通訊作者,中南民族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 BODIPY(氟硼二吡咯)是一類重要的熒光染料,因其具有優異的光物理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易于合成和修飾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熒光探針、生物成像、光電材料和光催化劑等領域。將胺基引入BODIPY的α位,可得到3-胺基-BODIPY,此類化合物在生物成像、熒光探針、內質網靶向試劑以及紅光OLED等方面有著重要應用,引起了廣泛關注。盡管對具備手性傳感和標記功能的手性熒光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長,手性3-胺基-BODIPY的研究仍相對有限,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邊緣手性的3-胺基-BODIPY。迄今為止,硼手性3-胺基-BODIPY沒有報道。鑒于這些化合物在生物標記、熒光成像及其他領域的巨大潛力,開發高效的催化不對稱方法合成硼手性3-胺基-BODIPY具有重要的科學和應用價值。 張華教授課題組依托于中南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催化轉化與能源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平臺,主要從事用于有機硼化學研究。近年來,課題組在吲哚區域選擇性碳氫鍵硼化反應(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4891-14895;Chem Catal. 2024, 4, 100975; Chem. Sci. 2021, 12, 15104-15109; Org. Lett. 2021, 23, 2821-2825;Chem. Commun. 2021, 57, 11185-11188)、芳基碳雜鍵硼化反應(Sci. China Chem. 2023, 66, 534-539;Org. Lett. 2023, 25, 1701-1705; Org. Lett. 2022, 24, 64-68;Org. Chem. Front. 2022, 9, 3034-3038;Chem. Commun. 2022, 58, 1716-1719)、芳烴導向親電硼化反應(Org. Lett. 2024, 26, 3709-3714)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進展。 文章信息:Baoquan Zhan, Li-Qing Ren, Jiayi Zhao, Hua Zhang* & Chuan He*, Catalytic asymmetric C–N cross-coupling towards boron-stereogenic 3-amino-BODIPYs. Nat. Commun. 2025, 16, 438.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5796-5 作者:張華 責編:王立 審核:張道洪 發布:張朝沖 發布時間:2025-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