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超支化聚合物團隊張道洪教授/許澤軍副教授在刺激響應性可回收室溫超長磷光(RTP)聚合物防偽領域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Stimuli-Responsive Recyclable Polymers with Room-Temperature Ultralong Phosphorescence for Anti-Counterfeiting”為題發表于國際著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我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梁慧玲為論文第一作者,張道洪、許澤軍與李廷成三位老師為論文通訊作者,中南民族大學為唯一通信署名單位。
室溫超長磷光(RTP)因其持久的余輝發射、獨特的激發態性質和大斯托克斯位移而備受關注,在生物成像、信息安全、防偽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然而,傳統防偽材料多為單一顏色發射且難回收利用。因此,開發具有高安全性、環境友好性、耐久性、柔韌性和簡單編解碼機制等多重優勢的防偽材料至關重要。

本文提出一種可持續策略,僅通過水性加工即可實現水/熱響應性RTP及顏色可調的可回收超長室溫磷光聚合物材料。通過氫鍵將聯苯 - 4,4'- 二磺酸(BP-2TsOH)連接到聚乙烯醇(PVA)基質中,制備的聚合物薄膜展現優異的 RTP 性能,包括長余輝(2.489 ms)和高量子產率(66.42%)。暴露于水蒸氣通過破壞剛性氫鍵網絡猝滅磷光,而 80°C 加熱去除水分子并通過形成氫鍵網絡恢復發射,證明了發光的動態、可重復開關。基質內的氫鍵增強了機械強度,而其水介導的可逆性賦予了刺激響應性和自修復能力。這種可逆性還允許通過水處理修復機械損傷,實現綠色回收并避免環境污染。最后,這些薄膜成功應用于數字加密、解密和信息防偽等方面,表明其在安全信息存儲和傳輸中具有巨大實用潛力。
張道洪教授領銜的超支化聚合物團隊入選了湖北省自然科學創新群體、湖北省科技創新團隊和國家民委創新團隊。依托催化轉化與能源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超支化聚合物合成與應用技術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圍繞超支化聚合物“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工程化與應用示范”創新鏈,聚焦新能源風電與汽車用關鍵材料以及能源存儲與轉化材料開展基礎與應用研究。團隊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聯合重點項目/面上/青年項目18項、省群體/杰青/重大/重點和企業委托項目30余項,獲授權國際、國家發明專利80余件。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項、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項。實現超支化聚合物及節能加工助劑等系列產品的產業化和建成多條生產線,為國內20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超支化聚合物研究類產品,為600余家國內外工程塑料加工企業供應高性能的節能加工助劑和關鍵技術,促進了國內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許澤軍副教授長期從事熒光聚合物材料、動態高分子與超支化聚合物方面的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和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以及中央高校業務經費專項2項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 Sustain.、Adv. Funct. Mater.、Chem. Eng. J.等期刊發表研究論文5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 10 余件。近幾年在刺激響應性熒光聚合物(Chem. Eng. J., 2025, 519, 165526;Appl. Surf. Sci., 2024, 670, 160711; Eur. Polym. J., 2024,212, 113051)領域獲得了一些成果,促進了相關領域快速健康發展。
文章信息:Huiling Liang, Longzao Yang, Juan Cheng, Tingcheng Li*, Daohong Zhang*, Zejun Xu*, Stimuli-Responsive Recyclable Polymers with Room-Temperature Ultralong Phosphorescence for Anti-Counterfeiting,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5, e13575, DOI: 10.1002/adfm.202513575.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13575
作者:許澤軍 責編:王立 審核:祁帆 發布:張朝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