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轉化與能源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24年度學術論壇成功舉行 |
發布時間:2024-10-28 瀏覽次數: |
2024年10月24日,由催化轉化與能源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學研究發展院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主辦的催化轉化與能源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24年度學術論壇在我院成功舉行。本次論壇共邀請了7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和4位催化方向的新秀科學家,分享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動態,旨在構建學術交流橋梁,深化業內同仁的思想碰撞與合作共贏,促進重點實驗室與國內一流學者間的合作與交流。本次論壇在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一樓學術報告廳舉行,相關研究方向的師生參與了學習交流。
開幕式在我院黨委書記祁帆的主持下隆重舉行,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方德斌進行了論壇致辭,并對各位專家學者的蒞臨表示了誠摯的問候和熱烈的歡迎,希望各位專家積極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科研經驗,推動重點實驗室的創新與發展。隨后,我院院長張道洪教授從六個方面對重點實驗室和學院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論壇的學術報告環節由科學研究發展院副院長張澤會教授和我院副院長李琳教授主持,分上下兩場進行。 來自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與物理研究所的傅強研究員從催化領域諾貝爾獎獲得者引入,進行了題為“表面催化研究的守正與創新”的學術報告,介紹了目前表面催化科學領域的進展,以及人工智能在數據分析和催化劑設計等方面的應用前景。來自浙江大學的王勇教授進行了題為“納米催化:從結構調控到工業應用”的報告,報告重點聚焦于負載型納米金屬催化劑的微觀結構調控及其在工業中的應用,介紹了催化劑電子和幾何效應對加氫性能的影響機制以及電子和幾何結構效應解耦分析方法。來自復旦大學的汪國雄教授帶來了題為 “電化學物質轉化的催化基礎與電解技術”的精彩報告,汪老師從電催化表界面特性和電解反應機制角度,分享了電催化表界面精準調控的新策略,闡明了在反應條件下催化活性中心的動態結構,研制了具有工業級電流密度、高能量轉化效率的堿性膜電解器件和系統樣機,實現了CO2電解制C2+化學品、電化學合成氨和電解水制氫的高效穩定運行。上半場的最后一位報告嘉賓是來自中國科學院化學與物理研究所的肖建平教授,報告聚焦于多相催化和電催化的理論計算模擬和實驗研究,特別圍繞“反應相圖”構建,融合催化反應活性趨勢的定性分析和反應速率的定量分析,基于數據和計算驅動的機器學習來對固體催化劑的設計提供有效解決方案,通過熱力學底座模型和動力學因素研究來實現催化劑的理性設計。 下半場首先由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的溫曉東教授做題為“鐵基催化材料的結構演變研究”的學術報告,溫老師以鐵基能源轉化材料為例,通過開發智能研發平臺,實現了對鐵基催化材料的物相結構和形貌的預測與甄別,并結合實驗表征與評價,為工業催化劑的研發指明了方向。來自山西大學的楊恒權教授進行了題為“乳滴仿生細胞工廠構建及精細化學品綠色合成”的報告,報告圍繞Pickering乳滴固定床催化概念,實現多步催化反應的高效時空耦合,為手性等精細化學品綠色高效合成提供了新方法。來自湖南大學的王雙印教授進行了題為“有機分子電催化轉化”的學術報告,首次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利用電催化技術將惰性分子耦合轉化為有機分子,揭示了親核有機分子在鎳基催化劑上的反應機理,提出了有機分子電催化轉化中的非電化學過程,解析了有機分子電催化轉化過程中的反應路徑并用以設計高附加值目標分子,設計了系列高性能電催化劑,實現了生物質的高效綠色轉化。最后,張澤會教授和王立教授也向各位專家分別做了題為“生物質催化轉化制備生物基單體及含氮化學品”和“費-托活性相的構建及抑制CO2排放”的工作報告。報告完成后,邀請專家與與會師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交流。 本次學術論壇受邀專家的精彩報告有力推進了催化轉化與能源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國內一流研究者之間的交流和學術創新,加強了學術合作,有助于推動重點實驗室在催化科學領域的科研水平不斷提升。 作者:洪景萍 責編:王立 審核:祁帆 發布:艾麗菲拉 發布時間:2024-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