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姚姚 通訊員:郎方)個人簡介:柳雅晴,女,漢族,2000年4月生,共青團員。中南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18級材料化學專業。曾獲專業一等獎學金、校級三好學生、社會實踐獎學金、湖北省第十二屆“挑戰杯”校級三等獎、“民大演說家”演講比賽校級三等獎和最佳剪輯獎。參與的重大活動有第七屆軍運會志愿活動。
成長:初遇領路人
大學是漫漫人生路的一個階段,也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分岔路口。在人生路上遇到一個知音尚且艱難,更難得的是她不僅是知音也是人生前行的領路人——梅姐。她言傳身教地解決柳雅晴在學生工作時遇到的難題。在學習方面上,因為梅姐本身學習很好,時常就會給柳雅晴和她的學弟學妹們分享學習方法。讓柳雅晴記憶最深的是有一次她在勤工大會上分享的復習方法:在復習的時候她會拉長戰線,每天復習一點點,降低每天復習的工作量,提前做準備。每天多學一點點,比別人多學一點才是致勝的關鍵。

合作:團隊進步的關鍵
在大學生活中,柳雅晴進入學生會,參加挑戰者杯賽。在挑戰者杯賽中柳雅晴認識到團隊協作意識很重要。在比賽中最難的不是比賽過程,而是報名參加比賽,在于你是否敢邁出那一步,沒參加比賽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很難獲獎,參加也只是走一個形式,不會站在最終的領獎臺。然而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當你真正跨出那一步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也并不是這么難。那些所謂的大牛只是因為他們肯下功夫,敢于嘗試,敢于接受失敗。人生哪有一帆風順,有的只是無盡的浪濤和有限的時間。團隊合作可以更節省時間,效率更高,更容易成功。
傳承:給學弟學妹的建議
柳雅晴的規劃很長遠,進入大學并沒有準備懈怠,以四年甚至更短時間(保研)為魚放長線,準備參加考研。或者說,柳雅晴早在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朝著這個方向勇往直前。武漢是個高校林立,教育資源豐富的城市。她給新生的建議是,只要你敢想,想做就去做吧,不要猶豫。對于參加挑戰杯,她給大家的建議是要懂得團隊合作,如果是一個領導者,則應注意逐漸培養自己的領導風格和合理利用組員能力。如果是組員,不應該有拖延癥,盡早完成分配的任務。
生活:以學習為重
柳雅晴是見證圖書館朝霞和星野的人,規律的作息,合理的計劃來支配一天散落的時間。和每一個優秀的人一樣,柳雅晴有自我的一套學習方法。如何分配時間對于許多迷茫的大一新生來說,的確是個難題,因為生活不僅只有學業,還有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她的重心在學習,所以不會花太多時間在社團上,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明智之舉。
最后我們衷心地祝學姐前程似錦,得償所愿。
(網編: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