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外籍師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識,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近期,由校黨委副書記白江源帶隊,國際教育學院組織來自16個國家的外籍師生代表30余人赴北京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參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和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
11月10日上午,師生一行來到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先后參觀了“中華一脈 同心筑夢——中國共產黨民族工作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主題展”“蒙藏學校舊址專題展”,在“共同締造新中國”“團結建設新社會”“攜手奮斗繁榮路”和“同心奮進新時代”4大部分的豐富史料中,從歷史的維度直觀感受中華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發展壯大的脈絡和團結奮斗的精神。在“靈秀湖北”和“壯美廣西”2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體驗區,“中華詩魂 屈子之歌”和“昭君出塞 團結使者”等生動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師生,精彩的壯族傳統舞蹈表演贏得了大家陣陣掌聲。切身體驗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師生們表示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參觀現場。 國際教育學院供圖
隨后,師生們來到民族文化宮,參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布展精美的“大一統”“大交融”“大團結”3個單元中的數千件文物古籍,如畫卷般向大家展示了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豐富內涵。一件納西族墜須鍍金銀頭圈閃爍著熠熠星光,來自哈薩克斯坦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熙雯被深深迷住了。她說,如此繁復精美的一件飾品,由很多名工匠一同打造完成,上面的每一個吊墜造型都不一樣,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讓她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團結、勤奮和智慧。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生魯安來自剛果(金),他指著絲綢之路的示意圖說,這是一條文化之路,現在延伸成了“一帶一路”倡議,幫助他的祖國實現了巨大轉型。他希望通過自身所學,將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歷史傳統帶到更遠的地方,讓更多的人了解偉大的中國。
當天下午,師生代表座談會在民族文化宮舉行,國家民委國際交流司副司長楊玉成出席座談會,與大家深入交流。與會師生結合自身經歷和在中國學習工作的收獲,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帶一路”倡議、“和諧”傳統、“石榴籽”的文化意象、“和美”中華文化、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包容”格局等方面交流了參觀學習的感受,表示展覽從歷史和現實維度展現了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大團結,蘊涵著具有全球意義的中國智慧。
在京期間,師生們還參觀了長城、故宮等著名的中華民族共享根源性文化符號和形象,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作者:陳厚汶 編輯:劉寧 審核:孫曉麗 上傳: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