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教育學院在15棟教學樓120教室舉辦了教育學院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四百工程”之“百篇研讀”第014期分享會。
來自教育技術學的李娜同學向大家分享了管建剛的《一線教師》,這本書記錄了管老師在幾十年的一線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教學經驗。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李娜同學體會到教師是一個需要用愛澆灌的職業,“只有用愛澆灌,才能結出甜美的果子,教育也才能發出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李娜同學分享自己的體悟時如是說。

(李娜同學正在分享)
來自小學教育的宋凱娜同學向大家介紹了費孝通的《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這是一本根據對中國東部,太湖東南岸開弦弓村的實地考察寫成的,描述中國農民的消費、生產、分配和交易等體系的專著。宋凱娜同學認為,這本書的價值意義不僅在于它對中國農民生活的真實反映,更在于它成為了當時社會期望變革的另一種聲音,另一種表達方式。

(宋凱娜同學正在分享)
什么是“讀書的料”?在分享程猛的《“讀書的料”及其文化生產》的過程中,教育學的吳寶怡同學向我們介紹了這一概念,并將其與網絡詞“小鎮做題家”聯系起來,對“讀書的料”背后的文化生產進行了深一步地探討。

(吳寶儀同學正在分享)
最后,三位分享嘉賓和同學們對于分享書目進行了更加深入地討論。這次活動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同學們以書為友、以書為鑒,促進了學院學子的溝通交流,進一步濃厚了良好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