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晚,教育學院在15號教學樓727教室成功舉辦了“四百工程”系列之“百篇研讀”第64期研究生讀書報告會。此次活動特別邀請教育學院鞠平老師擔任點評嘉賓,由2024級高欣宇、王維、陳子涵三位同學分享讀書心得,教育學院2024級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全體研究生參加,活動由褚辰希同學主持。
高欣宇:自我探索的旅程
高欣宇同學分享了羅伯特·戴博德的經典心理學著作《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她從書中核心情節出發,圍繞童年自我狀態、父母自我狀態和成人自我狀態三大維度深入剖析蛤蟆先生行為變化的原因。她特別強調,自然型與適應型兩種兒童自我狀態之間的差異,前者展現天性,后者則是對外界環境的回應。通過分析咨詢師的支持性話語,她向大家傳遞了積極心理成長的理念,與同學們共勉。

圖一高欣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王維:擁抱“被討厭”的勇氣
王維同學分享了由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她結合書籍的創作背景和核心內容,從“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讓干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三個章節出發,探討了如何接納自我、建立健康人際關系以及實現個人價值。通過分享,她鼓勵同學們直面生活中的挑戰,以阿德勒哲學為啟發,找到實現幸福的路徑。

圖二王維 被討厭的勇氣
陳子涵:生與死的深刻思考
陳子涵同學帶來了余華的《第七天》,一部具有濃厚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作品。她深入剖析了書中的情節,并對死亡的意義、社會的反思等核心主題進行解讀。通過摘錄書中經典語錄,她與同學們一同探討了語錄背后的深刻哲理,并將書中觀點與心理學知識相結合,從中提煉出對人生與社會的感悟。

圖三陳子涵 第七天
鞠平老師:點亮讀書之路
鞠平老師在點評環節對三位同學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三位同學選擇的書目既具代表性,又富有啟發性,分享內容邏輯清晰,語言表達流暢。同時,他鼓勵同學們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深入研讀專業相關書籍與優秀論文,不斷夯實專業基礎。他特別提醒大家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提升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

圖四鞠平老師點評
本次讀書報告會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圓滿結束。通過閱讀與分享,同學們進一步開拓了視野,也深刻體會到閱讀在提升專業素養和思想深度中的重要作用。活動的成功舉辦為研究生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激勵大家在未來的學術道路上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