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晚,教育學院在15號教學樓727教室舉辦了“四百工程”系列之“百篇研讀”第66期研究生讀書報告會。此次活動特邀教育學院李濤老師擔任點評嘉賓,由2024級朱祎、洪詩涵兩位同學分享讀書心得,活動由向夢梵同學主持,2024級教育心理與學校心理專業全體研究生參與。

(圖1朱祎《蛤蟆先生看醫生》)
朱祎同學分享的是羅伯特·戴博德的經典心理學著作《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他詳細介紹了主人公蛤蟆先生從深陷抑郁到實現自我治愈的成長歷程。書中的蛤蟆先生曾是朋友圈的中心人物,卻在某天陷入深深的抑郁。經朋友鼓勵,他開始接受心理醫生蒼鷺的輔導。通過一系列提問與引導,蛤蟆先生逐漸發現問題根源,并最終找回自信。朱祎同學結合書中內容指出:“每個人都有能力實現自我成長和改變。”他強調,真正的療愈始于內心的覺醒,盡管過程充滿挑戰,卻充滿希望。

(圖2洪詩涵《飄》)
洪詩涵同學分享的書籍是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長篇小說《飄》。這部作品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南方種植園主家庭女兒斯嘉麗在戰火紛飛的時代中經歷生活變遷與情感糾葛的故事。斯嘉麗憑借堅韌與頑強,在困境中始終未曾放棄對生活的希望。洪詩涵同學通過斯嘉麗的經歷,深刻剖析了積極心理的重要性,并鼓勵大家秉持樂觀、堅忍不拔的態度,不斷激勵自己,以更好地適應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圖3李濤老師點評)
在點評環節,李濤老師對兩位同學的表現給予高度肯定。他表示,兩位同學選擇的書目具有代表性,分享內容富有深度且啟發性強,展示了他們扎實的閱讀積累和分析能力。同時,李老師從自我成長、專業成長與讀書習慣三個維度對兩位同學的分享作了細致點評。他鼓勵同學們廣泛閱讀,尤其是深入研讀專業相關書籍與優秀論文,以夯實專業基礎。同時,他倡導大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為學術和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本次讀書報告會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圓滿結束。同學們通過閱讀與分享,不僅拓展了視野,還深刻體會到閱讀在提升專業素養和思想深度中的重要作用。此次活動為研究生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激勵大家在未來的學術道路上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