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9日晚,教育學院在15號教學樓727教室成功舉辦“四百工程”系列之“百篇研讀”第68期研究生讀書分享會。本次活動特邀教育學院喻永慶老師擔任點評嘉賓,由2024級白夢瑤、趙婧、李麗、陳丹、夏徐彬五位同學分別進行分享,活動由農碧瓊同學主持,課程與教學論專業2024級全體研究生參與。
聚焦課程評估,探討教學改進
白夢瑤和趙婧同學分享了《課程評估:一種簡明的方式》的前四章內容。白夢瑤同學圍繞課堂作為評估環境的重要性展開闡述,強調評估的目的是診斷學生學習中的問題、評判學業狀況,以及為后續教學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她指出,起點評估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和教師更清楚地了解學習特點和現狀,從而優化教學效果。趙婧同學則從制定教學計劃的角度出發,詳細講解了教學計劃的目的及制定過程,涵蓋學生特點、教師資源、課程目標等關鍵要素,并深入分析了正式評估的準備步驟及相關手段。

(圖1白夢瑤《課堂評估:一種簡明的方式—課堂評估的重要性》)
多角度解讀課程評估方法
李麗、陳丹和夏徐彬三位同學則分別分享了書籍的后三章內容,聚焦表現評估、學生表現的等級評定以及標準化成就測試。李麗同學從設計原則入手,系統梳理了表現性任務的構建方法,并結合實例說明如何通過觀察、記錄和反饋來評估學生的真實表現。陳丹同學圍繞等級評定展開分享,重點分析了評定的原則、實施步驟以及應對爭議的方法,提出以客觀公正為評定基礎。夏徐彬同學強調了標準化成就測試的意義,他指出,這種評估方式能夠有效監測教學質量,評估學生學業成就,并比較不同學生群體間的差異,為教育實踐提供科學依據。

(圖2李麗《課堂評估:一種簡明的方式—表現評估》)
點評環節鼓勵批判性思維
在點評環節,喻永慶老師高度評價了五位同學的分享內容,認為他們在闡述理論時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充分展示了研究生的學術風采。喻老師特別強調,在閱讀教育專著時,應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不僅停留在接受或拒絕的層面,而要主動分析書中觀點,提出問題、評估論據,并結合自身實踐反思,從而深化對教育理論的理解。

(圖3夏徐彬《課堂評估:一種簡明的方式—標準化成就測試》)
閱讀促實踐,賦能教學能力
此次讀書分享會圓滿結束。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對課程評估方法的理解,還從中汲取了許多有益的教學實踐經驗。喻永慶老師鼓勵大家保持閱讀熱情,多思考、多實踐,將書本知識內化為教學技能,為未來的教學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圖4 喻永慶老師點評)
“四百工程”系列讀書分享會持續為研究生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助力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