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教育學院在15號教學樓727教室成功舉辦了“四百工程”系列之“百篇研讀”第74期研究生讀書分享會。本次活動特邀教育學院洪雷老師擔任點評嘉賓,由2024級譚英、喻霞、石欣、呂怡然四位同學分別進行讀書分享,活動由農碧瓊同學主持,2024級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全體研究生參加。
譚英同學分享了費孝通的經典著作《江村經濟》。書中以開弦弓村為研究樣本,通過對農民消費、生產、分配與交易體系的分析,剖析了中國傳統社會的結構和基本觀念。譚英同學感慨此書對于理解中國傳統農村社會的性質與特征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社會學與人類學的本土化研究樹立了典范。
(圖1譚英《江村經濟》)
喻霞同學帶來了托尼·布什的《當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她按照目標、結構、環境、領導等四大特征,將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西方教育管理理論歸納為正規模式、學院模式、政治模式、主觀模式、模糊模式以及文化模式六大類別。通過對各模式特征和適用環境的解讀,她指出,這些理論不僅影響了西方教育管理的發展,也為我國教育實踐提供了可貴的啟示。
(圖2喻霞《當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
石欣同學分享的《教育——財富隱藏其中》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份極具影響力的教育報告。她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德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四大支柱,以及終身教育四個維度展開闡釋,強調了報告中諸多突破性的教育理念對教育從業者的重大啟示,并說明其對各國教育決策與實踐的指導價值。
(圖3石欣《教育—財富隱藏其中》)
呂怡然同學則介紹了美國學者馬克·漢森的著作《教育管理與組織行為》,對20世紀西方教育管理思想發展脈絡進行了系統梳理,并詳細探討了領導、動機激勵、溝通、組織變革等關鍵進程對教育系統的影響。她強調,教育管理者不僅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專業素養及領導能力,還需注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分享,為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圖4 呂怡然《教育管理與組織行為》)
分享會結束后,洪雷老師對四位同學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肯定。他鼓勵大家在介紹書籍內容的同時,更要透徹理解其理論內核,并善于將這些理論與習總書記的重要觀點相結合,從而更好地為今后的論文選題打下堅實基礎。
(圖5 洪雷老師進行點評)
本次讀書分享會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圓滿落幕。通過深入探討多部經典教育著作,同學們拓寬了學術視野,也為今后進行更高層次的研究與實踐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