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武漢市第二期義務教育學校委托管理項目《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關山小學委托管理項目》調研評估在關山小學順利進行。項目負責人康翠萍教授及子項目負責人李亞紅教授、黃傳慧教授、汪丞教授等參與了整個評估活動。學院黨委書記周剛、副書記孫冰參加評估反饋會議。
評估組專家武漢市教科院張楚強處長、吳亞暉主任、吳軍校長、胡福蘭校長、江夏區(qū)教育局副局長侯文亮等領導和同志出席評估活動。
專家組首先聽取了托管項目負責人康翠萍教授的匯報,康教授從組織領導、頂層設計、運行管理、內生發(fā)展、理念凝練、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師資培育、課堂優(yōu)化、質量提升、協(xié)同反思等方面對托管工作進行了總結,并從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完善的意見建議。
項目實施三年來,教育學院與關山小學以“五優(yōu)化一提升”為工作目標,以“大手牽小手”為工作機制,以“品育”為工作理念,搭建共育平臺,創(chuàng)設共育課程,舉辦共育活動,指導關山小學以品塑型,凝練了特色鮮明的“品育”辦學理念;借品升位,組建了融通互達的管理結構;引品增味,形成了文雅正氣的校園文化;融品培智,架構了豐富高效的教學模式;研品導優(yōu),培育了量質并舉的教師干部隊伍;施品提質,拓深了穩(wěn)健的質量發(fā)展意識。
匯報結束后,專家組通過參觀校園、觀看特色展示、進班聽課、查閱資料、訪談座談等方式對項目實施進行分項調研。
在調研反饋環(huán)節(jié),專家組成員胡福蘭校長充分肯定教育學院通過“有為”“有味”的投入,讓關山小學各項工作有了質的改善,尤其是豐富的社團活動激發(fā)了校園活力,師生面貌更積極,學校氛圍更活躍,學校辦學更聚焦。
專家組成員吳軍校長認為,托管項目在教育學院和關山小學的共同努力下,無論是校園風貌、課堂教學還是學生活動等均體現了“品育”辦學理念,“雅行雅趣”貫通了關山小學的校園內外。教師、學生、家長都感受到教育學院與關山小學融入度高,參與面廣,情感交流深。“大手牽小手”形式新穎有效,特色明顯。在“一幫一心理輔導”“一組大學生幫一個班進行家校溝通”“大學生帶活小學生活動”的理念中踐行了“教授帶教師”“大學生拉小學生”共同發(fā)展精神。
武漢市教科院吳亞暉主任依照委托管理的評估標準,對項目作出了評價,認為項目設計科學,運行機制規(guī)范,管理制度保障強。“大手牽小手”活動開展豐富扎實,結對幫扶動員了全員參與,激發(fā)了教師內生發(fā)展的強烈意愿。托管小組支持力度大,引領能力強,技術指導程度深,圍繞“品育”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培訓、講座、品課、講課等成效顯著,貫徹了委托管理工作精神,完成了委托任務和目標。
評估組組長市教科院張楚強處長對托管工作作了總體評價,他指出教育學院的扎實付出,推動了關山小學的優(yōu)質發(fā)展,雙方協(xié)同共建的效果喜人。通過社團活動的豐富性、專業(yè)性提升了關山小學校園文化的品味;通過溫情而富有人性的心理幫扶為關山小學構建了堅實有力的架聯(lián)家校的管理體系;通過信息化進課堂,信息培訓進教室等活動使關山小學的課堂效果、教師技能與學校管理效率明顯提升。項目實施自下而上,由外入里,創(chuàng)新載體,激活內力,嚴格按照“五優(yōu)化一提升”的要求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家長、學生各方滿意,經驗值得推廣。
專家組對委托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中肯的改進建議,如從項目的落腳點出發(fā),關山小學應充分消化吸收“輸送”的資源和“幫扶”的精神,主動發(fā)展,以內生之力讓學校前景有路;“品育”精神如何貫通教師的發(fā)展、課堂的嵌入、校長的理念,如何使辦學理念以接地氣好理解的方式入腦入心踐于行;如何以新課標和新課程要求構建特色的校本課程,站好課堂這塊教學陣地,催生育人實效。
最后,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周剛作表態(tài)發(fā)言。他感謝市區(qū)教育局和專家組給予的指導和幫助,感謝雙方在托管工作中的付出和努力,將按照反饋意見,進一步完善和鞏固托管工作措施和成效。三年任務完成更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啟,教育學院將全力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走向基礎教育、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發(fā)展,在共建路上不斷探索方法,總結經驗,提升成效。
教育學院和關山小學在三年的合作中,圍繞“六品”模式,倡“品育”文化,施“品型”教育,助“品味”行動,創(chuàng)“品位”活動,育“品優(yōu)”人才,促“品質”發(fā)展,托管成果豐碩,成效突出,為義務教育委托管理可持續(xù)發(fā)展探索了新思路和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