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我院碩士研究生職業發展,加深對教育研究方法的認識,教育學院于3月2日下午3點在15-741會議室組織了一場專題為“民族志研究:理論·實踐·范例——民族志在教育研究中的應用”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邀請了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一級學科負責人、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央民族大學跨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的蘇德教授作為本次講座的主講嘉賓。講座由李亞紅副院長主持,2023級全體碩士生積極參與。
(圖1:蘇德教授講授民族志概念、特征及意義)
蘇德教授在講座的開頭部分,首先為大家深入解析了民族志的概念與特征。他特別強調了民族志研究的幾個核心特性,包括其開放性、整體性、長期性、自然性和真實性。蘇教授表示,這些特性使得民族志研究在人類學者的研究工作中占據了重要位置,成為了他們向人們傳達自己工作以及所了解事物的關鍵途徑。
(圖2:蘇德教授講授如何開展現場工作)
在為大家奠定了民族志的理論基石后,蘇德教授接著分享了自己多年實地調查的心得體會。他詳細地介紹了如何利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開展現場工作,使在場的學生們深感收獲頗豐。
蘇教授強調,進入研究現場之前,充分的設計和準備至關重要。他建議學生們通過閱讀相關文獻,了解研究對象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制定出一份詳盡的研究計劃書。這不僅能夠幫助研究者明確研究目的和方法,還能夠為后續的田野調查提供有力的指導。
在進行田野調查時,蘇教授特別指出,研究者需要努力融入調查對象的日常生活之中。他鼓勵學生們從文化內在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事件,這樣才能更加深入地揭示文化現象背后的深層含義。同時,他也提醒學生們要盡快取得當地人的信任,與他們建立友善的關系,這樣才能獲得更加真實、可靠的研究資料。
在收集和分析資料階段,蘇教授強調了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他建議學生們在收集資料時要注重采集原始數據,這樣才能保證研究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此外,他還提醒學生們在反思之前的理論概念與研究問題時,要保持開放和批判的態度,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框架和方法。
(圖3:蘇德教授講授民族志在教育研究中的范例闡釋)
最后,蘇德教授選取了中國民族基礎教育政策研究、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等研究案例,向同學們講述了民族志在教育研究中如何運用以及如何利用民族志研究方法研究中國問題、發出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通過本次講座中,同學們從蘇德教授的講述中對民族志這一研究方法有了深刻的了解,有助于同學們在今后的教育研究中用更宏觀的視角去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