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生科學院院長覃瑞教授和龔漢雨副教授,赴利川市開展了暑期科技下鄉工作。在利川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牟倫平和首席專家鄧楚洪高級農藝師的陪同下,覃瑞等一行在位于利川市謀道鎮中槽村齊岳山頂的中藥材種植基地調研高烏頭的馴化和培育情況,考察不同高烏頭品種的生長狀況,并與相關單位探討了利川高烏頭產業發展,為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為充分挖掘利用高烏頭的藥用價值,促進利川中草藥產業結構調整,加強校地合作,推動產學研協同發展,我校南方生物資源工程中心聯合利川市農業農村局,采集了貴州、四川和利川本地的高烏頭品種,選取其中適宜于齊岳山海拔1600米的高山基地生長的品種,進行試種比較試驗。通過連續觀察其株葉形態以及開花結果的動態生長發育過程,專家們一致認為,齊岳山生態微環境和土壤條件適合于高烏頭的生長發育,有利于擴大種植,具備建立高烏頭生態種植園的基本條件。專家們建議,盡快開展栽培技術研究,從而扶持市場主體——南坪鄉七彩田園生態農莊積極開展土地流轉、劃定、修整和改良等工作,為培育種苗和擴大種植奠定基礎。

覃瑞表示,生科學院將積極推進與相關藥企的合作事宜,助力以“公司+基地”的模式建立產、供、銷運營機制,形成穩固的產業鏈,實現各方“多盈”的目的,為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培育山區特色產業以及落實我校服務民族地區的宗旨做貢獻。
高烏頭 (AconitumsinomontanumNakai) 是毛茛科烏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入藥,具有溫中鎮痛、散寒燥濕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心悸、風寒、關節冷痛或麻木癱瘓、胃氣痛、跌打損傷和各類癌癥等疾病。高烏頭主要藥效活性成分為高烏甲素,具有無成癮、無蓄積的特點,在鎮痛效果方面優于嗎啡和杜冷丁,開發利用價值極高。
(撰文:龔漢雨 楊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