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7月11日,在中央“樹立大食物觀”的倡導下,生科學院以摸清邊境線各地方特有的動植物及潛在食物資源為目標,經過近一年的籌備,圍繞“唐蕃古道”植物資源與特色食物資源開展調查。此次科考以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為指導單位,由農業農村部食物營養與發展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共同完成,青藏中厚農畜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協助參與。調查結果將在完成青藏地區生命發現之旅系列叢書基礎上,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開發多途徑食物來源開路獻策,同時為各地區鄉村振興、興邊富民提供第一手資料。
此次科考由我校生科學院劉嬌副教授及西南民族大學楊楠博士帶隊,科考隊員共十三人,包括教師、研究生及兩名科普志愿者。隊伍從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出發,經西寧到達玉樹,由囊謙進藏,途徑類烏齊、丁青到達索縣,最后到達拉薩。此次科考路況極其復雜,全程海拔均在4000米左右,最高埡口海拔為5089米。全體隊員一路克服高原反應,總行程2800多公里,完成了“唐蕃古道”和川藏北線西段沿線動植物的本地數據調查及樣品采集工作。本次科考進一步補充了青藏地區交通要道動植物多樣性本地數據,同時也為我國特色食物資源的整理系列叢書的青藏卷與“唐蕃古道”動植物圖集整理匯編奠定基礎。
隨后,科考隊員將繼續向阿里地區和新疆進發,完成《青藏地區生命發現之旅—新藏線》一書的修訂工作,以及新疆特種油料作物的調查工作。

圖1 沿途代表性植物圖

圖2 沿途代表性動物圖

圖3 沿途地貌

圖4 科考隊員工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