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課程思政示范課充分發揮模范引領作用,2021年12月15日,生命科學學院李曉華老師主持的《基因工程》課程思政示范課在11棟300教室進行公開授課,部分教師代表和學生到場觀摩。
李曉華老師的授課內容為“第十二章 基因工程的應用”,主要講授了基因工程技術在生物醫藥、農業等不同領域的具體應用實例。
通過我國科學家的研究創新和進展,進行案例教學:2018年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覃重軍等幾位研究員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將單細胞真核生物釀酒酵母天然的十六條染色體人工創建為具有完整功能的單條染色體。這一合成生物學突破性成果公布在8月1日的Nature雜志上。同期美國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只能將染色體數量減少到兩個,無法最終獲得單一染色體的功能性酵母菌株。通過本案例的講解和討論,將科技前沿知識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強化大學生文化自信與家國情懷,提升大學生國際視野與格局。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楊代常帶領的團隊,經過十二年研究,將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克隆到水稻胚乳中,并獲得高效表達。2017年5日17日,武漢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獲國家食品藥品審評中心批準進入臨床研究。通過講解和討論,使學生體會到我國科研工作者強烈的民族責任心、高度的國家使命感,幫助大學生生樹立起應有的擔當意識,激發他們不懼困難、立志為國爭光的愛國情懷。

參加觀摩課的教師一致認為,本次示范課各個環節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自然,師生互動良好,課堂氣氛活躍。課程圍繞生物制藥專業核心課程“基因工程”的素質、知識和能力等各方面教學目標,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為主要教學方式,深入挖掘課程思政的目標并找準切入點,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教學實踐證明,把德育目標融入基因工程課程教學中,充分發揮了該課程的育人功能,激發了學生專業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認知和堅守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自覺,強化了學生的自強自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