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生命科學學院建院二十周年之際,為擴大對外學術交流、發揮校友專長,樹立學術榜樣、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提高學科建設水平,生命科學學院特邀10位校友返校,舉辦了“生物醫藥與病理調控機制”和“生物技術育種與藥物開發”專題校友學術論壇。
2001級校友、湖南農業大學教授李丕順作了題為《動物細胞重編程和獸醫抗感染藥物中的表觀遺傳研究》的學術報告,他介紹了在胚胎干細胞中的表觀遺傳學調控,抗病毒表觀遺傳化合物的高內涵篩選和抗病毒中草藥植物提取物篩選方面的研究。

圖1.李丕順教授作學術報告
2003級校友、蚌埠醫科大學教授李姝婧作了題為《生物鐘基因CRY1調控胃癌發生發展及胃癌順鉑化療敏感性的機制研究》的學術報告,她聚焦于節律基因與疾病之間的相互關聯,詳細介紹了生物鐘基因CRY1調控胃癌發生發展及胃癌順鉑化療敏感性的機制研究。

圖2.李姝婧教授作學術報告
2004級校友、貴陽醫科大學藥用植物功效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駱衡,作了題為《RecQ家族DNA解旋酶的生物學功能研究》的學術報告,就DNA解旋酶展開講述,發現了WRN解旋酶和REQL5解旋酶為抗癌藥物靶點。

圖3.駱衡研究員作學術報告
2004級校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院副研究員盧銀忠作了題為《膿毒癥腦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及防治研究》的學術報告,分享了膿毒癥腦病的病理生理學機制及防治研究。

圖4.盧銀忠副研究員作學術報告
2007級校友、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姚雨峰作了題為《AGGF1 therapy inhibits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s by enhancingintegrin 7-mediated inhibition of TGF-β1 maturation and ERK1/2 signaling》的學術報告,介紹了發現血管生成因子AGGF1通過增強integrin α7介導TGF-β1的成熟與ERK1/2信號的抑制來治療胸主動脈瘤方面的研究。

圖5.姚雨峰副教授作學術報告
1996級校友、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普莉作了題為《作物表觀遺傳智能設計與合成育種技術》的學術報告,介紹了如何利用表觀遺傳的方法創造表觀變異并應用到作物遺傳改良、建立作物表觀遺傳智能設計技術體系以及表觀遺傳智能模型構建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

圖6.普莉研究員作學術報告
1999級校友、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謝為博作了題為《水稻調控組圖譜的構建及應用》的學術報告,分享了通過構建水稻多組織調控組圖譜建立調控區與靶基因的關聯,用以指導調控區編輯和評估GWAS效應位點與染色質開放區的關系等方面的研究。

圖7.謝為博教授作學術報告
2007級校友、寧波大學教授程鵬飛作了題為《微藻廢棄物資源利用及其活性物質代謝調控研究》的學術報告,就微藻在農業廢水處理過程中如何通過改善培養體系提高處理效率作了詳細解析,并對微藻生物質資源利用的案例應用進行了介紹。

圖8.程鵬飛教授作學術報告
2012級校友、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沙干作了題為《基因編輯磷脂酸代謝酶賦予水稻廣譜抗病性》的學術報告,介紹了基因編輯創制作物廣譜抗病基因研究策略并解析了對RBL1基因進行編輯優化創制RBL12基因以達到廣譜抗病、產量穩定及抗性優異的完整研究過程。

圖9.沙干教授作學術報告
2008級校友、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開發負責人趙志龍作了題為《生物藥研發之路》的學術報告,介紹了靶點驗證與藥物發現、細胞株構建、細胞培養工藝開發、純化工藝開發、制劑工藝開發以及新型給藥裝置等生物藥的工藝開發和制造研究。

圖10.趙志龍作學術報告
交流互動環節,校友與參會師生就學術報告中的思考和疑問進行了坦誠交流。同時,他們結合個人科研經歷,向學弟學妹們分享了在科研與職業發展的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激勵在校學子要保持創新精神,勇于迎接挑戰。與會學生表示將以校友們為榜樣,努力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拓寬研究視野,爭取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