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深入研究中國共產黨反貧困實踐的發展過程、偉大成就、歷史經驗及其基本規律,對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2019年8月,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瑞敏教授的又一力作《中國共產黨反貧困實踐研究(1978—2018)》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受人民網等多家媒體廣泛關注,在學界產生較大影響。
全國模范教師張瑞敏教授近10年來潛心研究中國的反貧困理論與實踐,并獲該領域國家、省部級研究課題9項,發表論文近100篇,獲省部級獎項4項。《中國共產黨反貧困實踐研究(1978—2018)》闡釋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反貧困方面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改革開放初期,在鄧小平的帶領下,中國走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告別了普遍貧困的時代。世紀之交,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實現了從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進入21新世紀以后,在胡錦濤的主持下,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措施成為政策主調,反貧困取得了重要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反貧困方略,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
著作出版后,多家媒體進行推介、連載。人民出版社官方微信3月16日起對該書進行專題推介,并連載書中《“精準扶貧”是怎么提出的?》《中國打贏扶貧攻堅戰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是什么?》《怎么做才能真正消除貧困?》《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等四個部分。“人民網-理論書庫”欄目把該著作作為改革開放40周年重要學術成果,“人民網-理論頻道”3月26日4月13日對書中《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脫貧新論斷》《以人民生活水平為標桿,設計中國現代化的“三部曲”》《初創中國扶貧模式》《強農、惠農、富農成為政策主調》等精彩章節進行連載。該系列文章還受到了中工網、人民論壇網、中國科學院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齊魯網、中原經濟網等多家中央和地方官方網站轉載。
(編輯:劉虹 來源: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