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北京大學龍協濤教授應邀來校,在學術交流中心為我校師生作題為《論文寫作的四句箴言和七個創新層面》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學報編輯部主任哈正利主持,百余名師生到場聆聽。
龍協濤教授認為,論文寫作的好壞、創新與否要從四個方面入手,即“通不通,看語法;順不順,看邏輯;美不美,看修辭;新不新,看水平”。他圍繞理論、方法、材料、觀點、視角、語言、借鑒等七個層面的創新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講座中,他還與師生分享了自己讀書治學創作的體會,強調了自覺語文素養和學術自信的重要性,并與師生進行了熱情的交流。
龍協濤教授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原主編,中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原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現任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百強報刊”評委,教育部名刊名欄評委,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報刊司改革發展咨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大學全國中文核心刊和中國社科院中文核心刊評審顧問。曾獲“全國百佳出版工作者”“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期刊人”稱號。出版《藝苑趣談錄》《文學讀解》《文學讀解與審美再創造》等多部專著,并獲北京大學首屆朱光潛美學著作獎。
此次講座是學報編輯部創辦的“指南箴·學術寫作云講堂”的線下拓展,是學報編輯部面向廣大師生的科研需求,結合自身業務特點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