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由武漢市委、市人民政府和我校共同主辦的“武漢百萬校友資智回漢·中南民族大學專場”在我校光谷音樂廳隆重舉行。武漢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周先旺,武漢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部分領導,學校領導,市直相關部門、各區(開發區、功能區)負責人,各行各業的民大校友及師生代表700余人共赴盛會。

現場簽約45個項目,總金額達1063.93億人民幣。黎秋鈺 攝
專場活動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招才局局長胡立山主持,校黨委書記邊境致辭,市長周先旺講話。 專場活動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趙沁平,中南民族大學特聘教授、北京環球英才交流促進會會長楊長聚,西南民族大學原黨委書記、教育部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陳達云受聘為武漢“招才顧問”;深蘭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陳海波,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菲亞特動力亞太總裁余寧,私享橋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聶清平受聘為武漢“招商大使”。

為“招才顧問”和“招商大使”頒發聘書。郭亞博 攝
活動現場播放了《民族大團結復興大武漢》的專題宣傳片。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優勢,依托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科技資源,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民族醫藥、應用電子技術、民族文化創意等產業,在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同武漢市深化合作,與武漢市共同推進創新型、復合型和產業領軍人才隊伍建設。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本次專場,學校引進了一批掌握前沿技術、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層次人工智能人才,人工智能龍頭企業簽約武漢兩大國家級開發區,為武漢以人工智能產業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提供人才支撐。

市校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楊裕勇 攝
專場活動中,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洪蘭與校長李金林簽訂市校戰略合作協議。市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明確,在“優勢互補、互利互惠、真誠合作、共同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完善合作機制,加快推進全面融合、深度融合、戰略融合,攜手推進武漢“四大資智聚漢工程”和我校“雙一流”建設,力爭建成“城市+大學”發展共同體、政府與高校全面合作的典范。 現場舉行了項目簽約儀式。現場簽約45個項目,簽約總金額達1063.93億人民幣。此外,銀行授信600億人民幣(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各300億)。本次專場聚焦武漢產業發展要求、服務武漢生態文明建設、助力武漢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簽約項目主要涉及人工智能、節能環保、低碳減排、高端裝備制造、航天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醫藥冷鏈物流、文化藝術創意、現代休閑觀光農業、創新創業園區、智慧停車、健康衛生等領域,具有綠色、可持續、前景可期、社會附加值高等特點,高度契合“三化”大武漢建設,將為武漢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打造全國高效高新產業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活動現場,陳海波、聶清平作為特邀嘉賓代表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深情回憶了對武漢這座城市和中南民族大學這所高校的不了情緣,共同分享了人工智能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生動講述了創新創業的苦樂歷程,真誠表達了資智回漢的決心和信心。

“汽車之城·論道武漢”主題論壇對話。黎秋鈺 攝
活動最后舉行了以“汽車之城·論道武漢”為主題的論壇對話。與會嘉賓緊緊圍繞“打造武漢中國中部車都”展開熱烈討論,積極建言獻策,為武漢搶占下一代汽車發展制高點,建設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掀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頭腦風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