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晚,由校團委、校工會主辦的中南民族大學第二屆尋找“感動民大”人物(集體)活動結果揭曉,頒獎典禮在大學生活動中心濃情呈現。校黨委書記陳達云,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學院負責人與眾多同學一同分享了感人時刻。
此次活動以“平凡的人,感人的事”為主題,通過挖掘富于時代精神、具有感染力的優秀典型,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活動共收到組織、個人推薦的60余份申報材料;在對材料進行審查篩選的基礎上產生24位“感動民大”候選人;由武漢晚報、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長江商報等媒體記者代表組成的評審團對候選人進行投票,評選出15位“感動民大”提名人;最后通過公開答辯和師生投票的方式,由評審領導小組和大眾評審共同評選出10位“感動民大”人物(集體),并授予因公殉職的校友王成琦第二屆“感動民大”特別獎。獲獎名單在學校主頁上公示一周后正式確定。

校黨委書記陳達云為獲獎代表頒獎。 吳珊珊 攝
一段開場視頻后,主持人對第二屆“感動民大”活動做了簡要介紹,全場一起觀看了15位提名人物(集體)的事跡短片。隨后,3位“感動民大”人物以及2個“感動民大”集體的代表作為訪談嘉賓依次上臺,與現場觀眾分享了他們的感人事跡。與此同時,校團委青年傳媒中心還制作了專題網站,并以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報道活動開展的情況。頒獎典禮以視頻播放和現場訪談的形式進行,其間還穿插表演了根據訪談嘉賓事跡改編的節目。
臺上,每位嘉賓都用自己的故事詮釋著不同的“感動”。堅守“不讓任何一個同學掉隊”的承諾的2010級生物技術3班,30多個同學在3天內跑遍了學校的3000多間寢室,為患有嚴重股骨頭壞死的同學尹艷募捐,共籌集到9萬余元善款,解決了尹艷同學的前期醫療費用。“挑戰杯”金牌指導老師潘澤江,多年來兢兢業業指導數百個學生團隊參加各種創新創業比賽。在今年的“挑戰杯”國賽期間中,他經常帶領團隊的同學挑燈夜戰,每天只睡2、3個小時,最終在時隔4年后再次捧回全國一等獎。無論走多遠仍心系母校的校友,在2012年為經濟學院2005級校友盧靜患上白血病的小孩發起了捐助倡議,北京、深圳、福建、廣西、重慶等地校友會籌集資金30余萬元,給了盧靜的小孩第二次生命。一個人,一輛自行車,歷時4個月,文傳學院新聞專業2010級學生雷昌璇獨自重游徐霞客路線,完成《徐霞客游記》卷一的尋訪工作,為徐霞客線路申遺獻上一份大學生的力量。義務擔任多個學生社團指導老師,被大家尊稱為“蕭奶奶”的蕭小玉老師是我校退休教師,她年近70,從教50年,長年義務指導廣播臺和各類學生社團,經常指導學生改稿到深夜,每天早晨早起和同學們一起晨練,和同學們成為了忘年交。
陳達云在為校友群體頒獎后說:“感動是一種正能量,感動是一種召喚。學校被我們的校友感動,被我們的同學感動,被我們平凡的教師感動,被我們的老同志感動,學校又感動著社會,引領著社會,因此我也被感動。”
主持人宣讀了第二屆“感動民大”活動獲獎名單,馬曉岸、馬麗、蕭小玉、潘澤江、2010級生物技術3班、杜國香、法學院青協暖夕陽小組、李朦、校友群體、雷昌璇最終當選,因公殉職校友王成琦獲得第二屆“感動民大”特別獎。第一屆“感動民大”獲獎個人(集體)代表為本屆獲獎代表頒了獎,典禮在合唱《追尋》的歌聲中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