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18:30分左右的廣州,盡管大雨傾盆,但也抵擋不住校友們參加第三期分享聚會活動的熱情。分享聚會活動是一種限額小型聚會形式,大家每周用工作日晚上或周末時間聚集在一起,交流為主的形式進行的一種溝通活動。此類小范圍活動不僅能拓寬各行行業校友的視野,也能結交資源取長補短。本次活動從3月31日開始報名,1天就報滿了,其他想參加的校友只能等待下次活動了。
本期校友聚會迎來了一個特殊的開講人,他就是我校96級工藝美術專業的陳東森。開講前參會的每個人都收到了陳東森的盒子團隊準備的”張小盒”公仔和畫冊,經大家進行自我介紹互相認識后,大家品著聚緣居精致美味的紅酒,聆聽陳東森校友帶著他的理想在廣州磕磕碰碰中建立「盒子帝國」的成長故事。
陳東森于1996年入校,2000年畢業后他放棄了家人安排的武漢市公安局文職警察的公職,心懷專業夢想面試進入當時武漢最大的廣告公司做首席品牌設計師,1年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公司派他代表武漢市廣告協會到江蘇無錫參加全國青年廣告大賽現場賽,在全國人才濟濟的競爭中他獲得了四等獎,也讓他意識到,武漢的廣告創意水平在全國太落后,發展空間太小,要超越自我成為真真具有頂尖水平的創意人,待在武漢顯然是不行的。
2001年12月,陳東森打包了簡單的行李來到廣州,頭三天寄居于大學同學在棠下城中村出租屋內。在工作還無著落的前提下,他利用在武漢的一些積蓄,用三倍于同學租金的價格在廣州市中心地帶五羊新城租了自己的房子,并開始給各大國際4A廣告公司投簡歷,但是最后都石沉大海。這時剛好他在民大的一個老師偶然給他打來電話,為他介紹了一個工作機會-到廣州知名大型廣告公司“三人行”做美術指導,這就真正開始了他對專業廣告的追尋。
經歷過在廣州各大4A廣告公司的專業培養與經驗,2006年5月,陳東森成立了自己的品牌設計公司,服務了許多一二線知名品牌。這時他還在思考傳統廣告行業的弊端和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正如他所說:一個廣告公司不管其是媒體發布、營銷策劃、影視創意還是品牌設計,做的再好也是在為別人做嫁衣,沒有自己的實業產品和獨立知識產權,在產業發展中是走不可能持續發展的。這時他的老朋友陳格雷,也是以前在廣告公司的前老板找到他,說想要大家一起做一個漫畫形象,剛好陳東森對動漫非常感興趣,就決定著手去做。找準這個點,「張小盒」的盒子動漫社就誕生了。
從開始深夜守在電腦面前在天涯論壇灌水,炒作“張小盒”,到后來慢慢被網友媒體發掘,到央視的報道,到無數投資公司來談合作,草根小人物“張小盒”從一個顫顫巍巍地漸漸出現在大眾眼前,得到騰訊、新浪、搜狐、網易、百度等網絡媒體持續的支持和關注。7年前他創辦的漫畫形象“張小盒”發行了4本漫畫書4部話劇,1000多幅漫畫作品及20多條動畫短片流量超億次,目前已得到了CCTV央視不下十次的專題報道,獲得國家最高文藝政府獎、國家動漫精品工程等超過50項海內外獎項榮譽,1000家主流媒體推廣,全國一二線城市盒友關注達600萬以上,形象衍生產品品類30多種。現在盒子形象已經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成了無數都市人心靈的陪伴者。盒子團隊在松散無序地運營5年后,終于在2011年成立公司,規范了“張小盒”的股權結構和產權屬性,用張小盒的商標做無形資產抵押向中國銀行廣東分行貸款了300萬,正式全面啟動公司產業化運營。2013年年底,陳東森團隊在天貓開設了張小盒MR.BOX箱包旗艦店,開始獨立運營自己的箱包品牌,并以此吸納了資本市場1000多萬的投資。定位于符號化時尚潮牌的“張小盒”動漫品牌重新啟航,未來將更加穩建而茁壯。
“張小盒”的成長故事讓每一個人都著了迷,校友們紛紛討論起來,咨詢產權、融資等問題,又分別討論了各自行業的一些情況,活動在大家熱烈討論中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每一個人的思考沒有結束,我們為什么來廣州,該怎樣把母校教給我們的知識施展,在這個地方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夢想。

陳東森校友介紹“張小盒”的成長故事

校友們紛紛交流

廣州校友會分享聚會活動第三期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