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60周年大慶即將來臨,為更好地聯系各地校友,暑假前,校團委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與校慶籌備工作相結合,與校慶辦一起組織了聯絡和尋訪校友活動。此次實踐活動以“尋訪校友,再續校友情懷,感悟人生經歷”為主題,共有3支實踐隊參加了此項活動,其中有9名同學前往湖北恩施州,8名同學遠赴山東聊城,8名同學前往貴州貴陽、遵義等地,他們與當地數百名校友取得聯系,受到校友們的熱烈歡迎和廣泛好評。
輾轉鄂西:用堅韌面對挫折
來自湖北恩施州不同縣市的9名同學走到了一起,以分批分地、實地走訪的方式尋訪了恩施州8個縣市的218名校友。
由經濟學院08級學生黃芬芳帶隊的尋訪恩施校友實踐隊有一個浪漫的名字:“西南踏歌”。7月11日,隊員們奔赴各自負責的縣市。
學校去年剛剛成立校友辦,恩施地區至今沒有建立我校的校友會,如何獲取校友的信息便是這個團隊的第一個難題。他們先去了縣政府的公務員管理股,查詢已獲取了公務員編制的民大校友的信息,幾番輾轉才取得部分資料。
“幸好我們的隊員分布在恩施州8個不同的縣市,在這些地區的老師、同學很多,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校友的聯絡方式。”黃芬芳說他們很幸運,得到了200多名校友的信息。
在眾多校友中他們采訪了近20位優秀校友。現任巴東一中教科處主任的余文芝老師是我校87級歷史系的校友。說起大學期間的學習經歷和落戶巴東近20年的扎根奮斗史,余老師不時流露出對母校依戀的神情,讓黃芬芳很是感動。采訪進行了一個多小時,臨別前余老師表達了對母校的深深祝福。
盡管夏日炎炎,但同學們尋訪活動并沒有因此受到影響,他們中各個充滿熱情。暑假回來后,隊員們都交上了實踐心得。有人這樣寫道:“校友們的故事令我感悟至深,學習與實踐的結合,是大學賦予我們的使命。”
奔赴聊城:艱難中感受校友情懷
在黃芬芳小組前往鄂西之后,由化材學院08級學生李林帶隊的8人小組也于7月19日奔赴聊城,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尋訪校友活動。
李林小組在尋訪校友之前,搜集到了一份山東聊城部分校友的單位地址及聯系方式,本以為按照這份資料便可一一尋找到校友,但他們遇到的第一個困難便是大多數校友更換了聯系方式。
面對困難,隊員們并沒有停下腳步,頂著烈日行走在聊城的大街小巷,通過求助當地政府和校友找校友的方式,尋找到了近百位校友,其中年紀最大的3位校友是1963屆畢業生。
這個團隊中有5名隊員是山東聊城人,為此次尋訪之行提供了很多方便。李林說,在拜訪校友的過程中,許多老一輩的校友由于使用的是本地方言,因此要靠山東隊友們做翻譯,才能夠進行交流。
時隔多年,校友們還依稀記得母校的面貌,而大學的同窗好友之間卻慢慢失去了聯絡,他們期盼能夠再次相聚。走訪過程中,他們拜訪了1963年畢業、今年已71歲高齡的老校友徐景然,8名晚輩的到來讓他十分感動。同學們一共登門拜訪了20多位校友,通過隊員們帶去的宣傳片等資料,他看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母校,心中感慨萬分。還有一位老學長把當年的大學畢業照及畢業證書都翻出來給隊員們看,紅色證件雖顯陳舊,老學長卻十分愛惜地用手帕包起來珍藏,這讓隊員們感動不已。
前往貴陽:尋老校友傳承民大精神
本次尋訪校友的活動也在貴州留下足跡。由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08級學生張杰帶隊的8人小組組成校友尋訪暨我與家鄉同發展“春暉”活動團隊前往貴陽,和老校友一起座談,并在貴州團省委的支持下向貴州貧困兒童捐贈了一批書籍。
在貴州電視臺的小會議室里,來自64級預科,92級民族學,02、03級中文、新聞專業的校友與母校的老師和學生代表相聚一團,笑聲不斷、情意融融。
會上,該活動小組的指導老師、文傳學院的李慶福副書記首先向各位校友傳達了來自母校的問候,并歡迎各位校友在60年校慶時再聚母校,他也衷心的希望貴州校友會能夠早日成立。隨后,前貴州省國土廳副廳長麻紹玉(64級預科)講述了自己畢業后的成長經歷以及對母校的思念。聽到來自母校的問候,校友們紛紛發言,表達對母校的思念之情,他們自己從未忘記母校的培育之恩,一定會盡其所能反哺母校,大家都十分期待在明年校慶之際重聚南湖之濱。
會后,團隊還對老校友進行了采訪,來自中文專業的朱方毅同學感慨到:“通過與老校友的接觸,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民大人腳踏實地、在各領域兢兢業業的精神。我們年輕的一代也要積極進取,傳承民大精神,踐行‘篤信,好學,自然,寬和’的校訓,在今后更多地為母校做出貢獻。”
此次聯絡和尋訪校友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黃芬芳團隊、李林團隊以及張杰團隊被評選為2010年湖北省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