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獻禮七秩校慶,近日由校友與基金工作辦公室推出的《扎根與融入系列報道——民大校友奮斗在基層》首期匯編正式發行,在全校師生以及廣大校友中引起熱烈反響。

特刊收錄了六期報道中15位民大校友的人生故事,意在激勵廣大校友共同鑄牢初心使命,追隨榜樣足跡,走進榜樣世界,迸發榜樣力量。校友中有的是扶危濟困,矢志不渝的扶貧干部,有的是潛于事業,心念祖國的高校教師,有的是親赴邊疆,勇于擔當的科技工作者。他們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或扎根基層、扎根民族地區,或融入改革開放大潮,奉獻青春,揮灑汗水。在平凡的崗位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
校友的優秀事跡很好地激發了同學們努力學習、扎實進取的斗志,堅定了同學們大有所為、報效祖國的決心。
秦文靜(馬克思主義學院):讀完校友們的事跡,我更加堅定了奉獻自我,為國為民的信念。離大地最近的地方,也是離太陽光最近的地方,他們是這樣的人,我希望我成為那樣的人。靠近大地,靠近光!生于基層,成于基層!
藍婧尹(馬克思主義學院):民大校友把自己的使命放在服務群眾當中,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他們深入群眾當中,體會冷暖安危、酸甜苦辣,加強同廣大群眾的血肉聯系,增進愛民、親民、為民的感情。
和旸(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作為2021級新生我在讀完《扎根于融入系列報道--民大校友奮斗在基層》后深深的為扎根基層為人民服務的每一個校友感到驕傲,感到自豪。從向文勝校友身上,我學習到不畏挫折,不抱怨,堅持到底;從向鑫海校友身上,我學習到他勤勤懇懇,不為名,不為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
陳嘉欣(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這些民大人有很多相同的精神品質,這不由得讓我反思自己,作為一個民大人,要遵循“篤信好學,自然寬和”的校訓,作為電子信息工程學院的成員,要做到“嚴謹,務實,創新,進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追隨他們的腳步,為少數民族地區、基層群眾奉獻自己的力量。”
胡俞婷(數學與統計學學院):身為2021級的新生,看著這些民大的學長學姐的事跡,我心中有無限感慨。他們也曾與我們一樣漫步在民大的校園中,路過南湖時或許也會為了清晨的朝霞與傍晚的夕陽而駐足,而現在,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深入基層,真正做到了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南湖之畔,雙子塔側,屬于他們的回音經久不息。七十載春秋轉瞬而過,而我們也終有離開民大,步入社會的一天。在此七十年校慶之際,作為一名后輩,我也在心中暗自許下心愿,希望以這些前輩為榜樣,努力奮斗,刻苦拼搏,始終堅持“篤信好學,自然寬和”的校訓,成為一個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貢獻的人。
鄧瓊瀾(數學與統計學學院):民大人攻堅克難,一往無前的精神也讓我受教。“學習工作兩不相誤,條件艱苦不足為懼”的馬旭學長,在民大學習四年后,懷著對回報家鄉的情懷回到云南。憑借在民大學習生活積攢的知識和能力,進入IT龍頭企業,從基層工程師做起,踏實勤奮,開拓創新,二十年不忘初心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題。馬旭學長在工作中,即使在做完手術后也要堅守崗位確保任務完成。這樣的奮斗與堅持的精神是我們民大人應該具備的品質。民大人自始至終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貢獻民大人的力量。王東海學長響應國家號召,畢業后只身奔赴西藏,扎根雪域高原,帶領藏族同胞脫貧致富。脫貧攻堅屬實不易,更何況存在語言不通等困難,他的工作更加艱難。可敢擔當,能吃苦的他沒有氣餒,克服重重困難,融入人民,積極為人民辦實事,真正為貧困戶謀幸福,助力藏族同胞過上好日子。民大人才濟濟,優秀的學長學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會隨他們的腳步鑄牢初心使命,永跟黨走,心系人民,不負人民。
黎欣彤(管理學院):北宋文學家宋祁有句名言:“夫民,國之基也。五仞之墻,所以不毀,基厚也,所以毀,基薄也。”百姓作為國家之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扎根基層,在平凡的崗位上認真完成每一份不平凡的工作,這也許就是我們這些民大校友的真實寫照,為國家,為民族盡自己的一份力,成就充實的人生,他們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也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每一個民大人都會努力奮進,祝愿每一位民大人都會在自己熱愛的領域發光發熱!
黃燕(管理學院):《扎根與融入系列匯編》讓我們近距離走進了這一些扎根基層的校友,看到了他們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奮斗。“草帽書記”向鑫海讓我們看到了心系群眾不忘初心的民大人,時時刻刻想著百姓的需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潛于事業、心念祖國的向文勝,始終保持著對于科研事業的熱愛與激情,為了熱愛的事業,不知疲倦,縱使再多的困難也無法阻擋他求索的腳步。“如種子一般扎根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耐得住寂寞,有所為而無所求,執著于每一個過程而不沉迷于個人得失”是其個人工作中一直堅守的信念,也是他的真實寫照。
何流小溪(生命科學學院):昨日他們以民大為傲,今日民大以他們為榮。他們牢記母校的教誨,將自己扎根于群眾中,奉獻于祖國,用自己對家鄉的滿腔熱情踐行“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誓言。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工作與生活中,時時處處視群眾如親人,關心群眾勝于關心自己。他們在青春美好時光里,用實干、奮斗譜寫“最美民大人”的故事。
莫尉涓(生命科學學院):學長學姐們雖然身處不同的行業,但他們都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為民大爭光,為我們的祖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的事跡也激勵著我要更加努力學習,抱著堅定的信心,朝著自己的夢想奮斗,為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謝佳欣(法學院):每一代逐日移山的奮斗者,都有自己奮不顧身的熱愛,每一份熾烈的熱愛,是不懈的堅持和奮斗所鑄就。立于皓月之邊,不弱星光之勢。堅守初心的民大人、忠誠于人民的民大人、守護熱愛的民大人……是我輩學習之楷模,也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楊涓涓(法學院):作為后輩的我們,應當學習前輩們腳踏實地的精神,胸懷偉大理想,并為之不斷奮斗,身處校園之中,我們應當一步一個腳印打好學科基礎,為明天的奮斗貢獻基石,同時我們也應當樹立理想信念,打拼出屬于自己的天空。
柯萍(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匯編一書將一個個投身時代洪流的民大人形象鋪陳開來,書寫了民大學子奉獻青春、扎根基層、投身國家建設的感人事跡。時代在變遷,但民大人的初心卻代代相傳。民大這些優秀的校友們,已然用他們的青春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奮斗在基層的華麗篇章,而正在民大求學的我們更要從前輩身上汲取榜樣的力量,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以學習成就夢想,靠本領成就事業,擔起時代重任,攜手報效祖國。
祝雅屏(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匯編一書不僅是對這些民大校友優秀事跡的記錄,更是一代代民大學子為獻禮祖國七十周年華誕而交出的滿意答卷。一代代民大人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畢業后扎根基層、扎根民族地區,將所學奉獻給國家和人民。在平凡的崗位堅守初心,干出不平凡的事跡。前行路上,“篤信好學,自然寬和”的精神和品質也成為民大人一抹鮮亮的底色,期待越來越多的民大學子接過前輩手中的接力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續奮斗。
據悉,校友與基金工作辦公室深度挖掘校友優秀事跡,講好校友故事。從2020年10月開始,推送“扎根與融入——民大人奮斗在基層”系列宣傳報道。截止2021年10月,共推出6期系列報道。
責編:劉毅 審核:潘宏飛 上傳: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