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社區黨員抗疫先鋒隊的一名成員,我主要參與業主測溫統計、回答業主疑問、傳達小區相關通知、社區出入值班等工作。在大疫之中參與工作,才能如此深刻理解什么是黨員的責任和信念,才能深刻感受到什么叫萬眾一心,相信暖春就會來臨。”來自湖北宜昌的學生黨員李易斯曼同學在網絡主題班團會上動情地訴說著。
在院團委副書記、輔導員何岸倫的主持下,1701班同學圍繞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廳《致全省學生及家長的一封信》,以“‘疫’戰到底,與新時代共同前進”為題,運用互聯網平臺開展網絡主題班團會。何老師先是對于抗擊疫情期間大學生的使命和擔當,從做一名“守護者”、做一名“修行者”、做一名“識途者”三方面進行了宣講,之后,班上在防疫一線的學生黨員志愿者們就個人的心得體會進行了分享。最后,何老師帶著同學們再次對新冠病毒及其防護措施進行了學習。主題班團會結束時,同學們紛紛用“武漢加油”“我們必勝”等祝福語表達對抗疫斗爭的決心和祝福。
按照教育部“教師不停教、學生不停學”的總體要求,在疫情期間,線上課程教學順利開展,但與之相配套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何發力?如何發力?這是學院黨委面臨的現實問題,經過大家線上不斷的討論,所形成的共識是線上活動的方式開展。為此,圍繞疫情防控和業務學習兩個主題,輔導員們開始精心設計各自年級的具體內容:在畢業班的2016級,陳繼量老師把就業信息和就業技巧的分享作為主要內容;在2018級,劉甜甜老師以“善思樂學,讓假期變得有意義”為主題,就疫情期間的心理調試、線上教學和學習狀態進行了充分交流;在2019級,陳驪姍和張浩老師則針對新生特點,側重于學習方法和經驗的傳習和心理健康的教育。為開好每次網絡班團會,老師們之前都做了認真的準備,他(她)們感覺,線上開會可比線下要難多了,既要考慮網絡平臺的可靠性,同時要求老師們要有網絡“主播”的駕馭能力和信手拈來的知識儲備。
“在線教學經常有掉線的情況”,“有學生敷面膜、穿睡衣參與的,我小窗找她們談了”……活動結束后,輔導員老師們都會進行熱烈交流,不斷總結網絡班團會組織上的成敗得失,確保下一次活動開展得更有質量。
在線下,輔導員們全都是學院行政黨支部的成員,“干部干部,先干一步”。他(她)們不是只對學生唱高調的空頭理論家,當學校黨委向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發出倡議書以及提出黨員干部下沉一線服務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后,居住在武漢的陳驪姍和陳繼量兩位老師立刻報名擔任了黨員志愿者,在洪山區通惠社區和清江山水社區從事出入人員和車輛管控、居民物資分發、住戶走訪排查等疫情防控工作,其他輔導員們也按要求,就地參與所在地的社區防疫工作。
在關鍵時候,言教不如身教,在老師們的行為示范下,截止當前統計,已有17名在校學生參與到全國各地的抗疫工作中,其中學生黨員13名。
疫情還在繼續,戰斗在進行,“線上思想引領,線下行為世范”已成為外語學院學生工作在特殊時期的戰斗模式,老師們都說,防疫斗爭,對于我們來說,就是把每次線上活動組織好,把作為黨員志愿者的每項具體工作做好!
(撰稿:何岸侖審稿:陳曉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