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我院“課程思政背景下外語教育(學)中的歷史教育”研討會在潤良報告廳舉行。校黨委書記邊境、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段超、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懷崗、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魏大江、學報副主編田孟清、我院黨委書記戴迎峰、黨委副書記、院長易立新,以及我院全體教職工參會。會議由戴迎峰主持。
研討會開始,易立新宣讀我院黨委會關于推進課程思政工作的決議。決議明確了下一階段課程思政工作的基本思路,意在推進學院課程思政工作全面提質增效。
此后,研究生導師及各教研室教師代表依次作主題報告。各位老師圍繞研討會設立的五個主題依次進行了報告。其中馮艷玲老師以“《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課程教學中的歷史教育—以第二章英國史為例”為題,從四個方面報告了本課程課程思政的實施狀況;翁義明老師以“英漢對比與翻譯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為題,用具體實例證明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王興軍老師就“高校外語教育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考”展開報告,從價值,內容,實踐三個維度進行論述;張一鳴老師以“西方思想經典導讀—課程實踐探索”為題,以本課課程為例,從多方面討論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李勛老師的報告題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歷史文化教育”,提出外語教育應與思政教育協調發展;邢星老師以“中國文化元素融入英漢口譯教學”為題,介紹了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成果;李丹老師圍繞“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的‘變’與‘不變’”展開報告;錢珊老師的報告主題為“《新視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實踐”,詳細展示了本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的成果;舒靜老師的報告題為“研究生公共英語課堂中國文化要素融入的行動研究”,在研究中論證了課程思政的意義。
研究生導師及各教研室教師代表依次作主題報告。馬潔瑩 攝
隨后,段超發言。他對本次研討會給予了肯定,并呼吁此類研討會應廣泛地舉行。他說,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二者密不可分,是樹的主干與枝葉的關系,二者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他結合自身學習經歷談了自己對外語課程思政的認識,從課程思政的魅力、特點、作用以及外語類課程思政的特殊性、內容、課程建設等方面,為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
隨后,由王懷崗代表評審組宣布獲獎作品名單,校領導為獲獎教師頒獎。
邊境(右一)給老師們頒獎后與他們合影。馬潔瑩 攝
段超(左三)給老師們頒獎后與他們合影。馬潔瑩 攝
最后,邊境發表講話。他說,這次研討會從課程思政背景下出發,針對外語教育教學現狀,是非常好的選題,非常好的主題,有很強的問題導向,也有很強的目標導向。9位老師剛剛都評了獎,雖然大家評獎評出一二三等看似有區別,但實際上大家我感覺講都非常好。
邊境發表講話。馬潔瑩 攝
第一,我感覺9位教師都是能夠從“兩個確立”“兩個維護”的高度來認識外語教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我們在外語教育教學中就需要和中華文化、中國歷史、中國精神緊密地結合起來。讓語言文字的內容圍繞中國的價值觀和歷史文化而設定,同時通過語言這種工具了解外部、與外部溝通并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實現中國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外語學院的教師們在教育教學中站在這樣的一個高度來踐行文化和歷史教育,是對“兩個確立”“兩個維護”生動又具體的實踐。站位確實是非常高的。
第二,我覺得教師們都能夠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歷史使命進行外語教育教學中的歷史文化教育。任何教育從來都帶有鮮明的政治性,階級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要強調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目的就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我們教育的四個服務的宗旨也是這樣,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為黨治國理政服務,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服務。課程思政的建設就要求我們教育的所有的方面、內容、課程都要體現出為誰服務的問題,以及為誰培養人、為誰教育人的問題。教師們就要形成教育教學的思政思維模式,
第三,外語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剛才段校說了從中學到大學學外語的一些感受。那么外語教育中除了內容的重要以外,比如說像剛才提到的對外關系、對外接觸等,還在于我們的外語教學覆蓋學生的面是非常廣的,應該說覆蓋所有學生,學生的重視程度也很高,考了四級考六級,還有其他更高的要求,而且外語學習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所以外語學院的課程思政有著特殊的意義。
邊境強調,我們擁有近代以來最大的、最自信一代好青年,我們要把他們培養好,要培養出他們的歷史文化自信,要有政治的堅定,要完成我們的歷史使命。基于此,希望我們的外語學院的課程思政工作在現有的基礎不斷取得新的成果,讓我們偉大的教育事業中收獲滿滿的幸福,大家共創輝煌。
本次“課程思政背景下外語教育(學)中的歷史教育”研討會在一片掌聲中圓滿結束。
(撰寫:楊鈺賢 審核:戴迎峰)